非遗文献
-
作者: 万丽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于都(赣州)作为传统文化丰富的宝地,拥有大量的非遗项目.其中唢呐"公婆吹"是当地客家文化中最具群众喜爱的乐器,在赣南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基础.其吹奏乐器在制作和表演上都呈现不同的特色,引发众多学者前来探究.巧妙的配合营造出风格各异的音乐,于都唢呐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吸收了当地的多种民俗文化精髓,形成演奏形式非常灵活,会根据不同的民间活动进行不同的表演,是当地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唢呐"公婆吹"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演奏形式,愿于都唢呐能越吹越响亮,长久的流传下去
-
让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以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为例
作者: 刘成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产业园 发展 洛阳文峰塔 推动文化 旅游融合
描述: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PPP项目,园区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填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为主题,尝试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非遗产业化最为集中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园区自2017年4月开园以来,经常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目前,园区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新亮点。
-
作者: 张池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名窑之一。其器物及制作技艺因时代变迁而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获得学界关注,如今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综观耀州窑研究史,一方面体现出时间阶段性:始于叶麟趾、陈万里、禚振西等人的考古发掘与文献研究;盛于匠人们对古代技艺与古瓷种的恢复;非遗保护工作则将烧制技艺研究提升至新高度,推动了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一方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艺术审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学科视角都对耀州窑给予了极大关注。现有研究成果呈现出器物与技艺研究同步进行、发展迅速的特征。
-
作者: 吕竑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隐形财富,因此不仅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努力,也需要全体民众积极参与保护与传承。文章将从提高民众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依托精准的调研和全面的普查,收集资料,创设完备的非遗文化数据库、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对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创设完备的非遗文化保障机制几个方面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开研究。
-
作者: 周琼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新兴媒体拱土而出,信息传播的人人皆媒体时代,使媒界整体发生深刻且深远的变革。传统媒体断崖式滑跌,新媒体星火燎原。在这样一种传播语境中,潮州古老的非遗文化怎样分得信息传播一杯羹,让其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得到有效传播。本文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问题进行了一些较为现实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
-
作者: 张灵燕,彭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是我国古老的地方民俗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二塘长工山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本文将对非遗背景下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数字化保护和开发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
高等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三融”路径探索与研究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
作者: 陈思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非遗教育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文化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在非遗教育传承工作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可实施路径,探索性地提出了非遗教育传承的"三融"路径,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行业企业、融入地方文化普及与经济发展,并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实施的具体举措与方法,对改变非遗教育传承无章可循的现状,实现模式化、科学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作者: 智英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造型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和造型特征影响各时期艺术的发展,为中国艺术刻下深刻的民族烙印。对传统美术类"非遗"造型而言,其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发展就是民族传统文化回归的体现。本文分析和论述了传统美术类"非遗"造型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传统美术类"非遗"造型的当代艺术价值和作用,以期为现代美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
作者: 张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国际化文化融合以及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由此各种外来文化给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日益显露。在此情况之下,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发展以及独特性风格,我国积极推出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活动,将众多具有传统性、艺术性、文化性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力的保护。而烙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特色化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着其特有的艺术生命与艺术文化魅力,在当今素质化教育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不断推行的教育及教学背景之下,将烙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及教学开展之中,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对此,本文基于烙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发展中重要价值及意义的充分认知基础之上,对非遗烙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问题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