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尹鹤宇凌,陈麒先,邢睿,马玉,翟思源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针对当前非遗保护为热点的社会趋势,并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展开的调查研究。此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当地的文化市场。通过进行手工制作,结合书面和亲身实践,切实体验非遗的内在力量,感受精神冲击。深入挖掘非遗保护重建改造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将新鲜的时代“血液”融入非遗文化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此实现非遗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反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连带式效应。打造非遗文化的“活态”继承和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振兴,最后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
作者: 厉红英1,郭贤彬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基于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的重要作用,构建相应的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档案,并妥善对非遗传承人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是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东阳木雕继承发扬工作中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因此,本文就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
作者: 李明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非遗自救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产业化
描述: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戏剧类非遗,在现代语境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日渐凋零,面临严峻的形势,其中有些戏剧类非遗甚至濒临灭亡。在其发源的民间生态遭破坏、受众大量流失、传承能力缺失、发展前景堪忧的现状下,传统戏剧类非遗进行文化自救势在必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的传统戏剧类非遗应进行产业化运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化自救迫在眉睫。
-
作者: 陈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十余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效果有显著的提高,但由于音乐类非遗的特殊性,导致其保护具有一定的难度。文中提出音乐类非遗保护只有扩大受众才能"生存",并分析总结出具体路径: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现代传媒技术支持、扭转全民观念构建保护生态。
-
作者: 吴荣彬,苗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呈现给世人,以新的姿态,丰富的影像化传播带给观众更为生动立体的感官体验。重庆技艺类非遗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并在影像化传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本文所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