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肖治宇,高紫月,邓昊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正式从"地方各行其是"的旧阶段进入到"法律统一保护"的新阶段,是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然而,当今的地方非遗保护工作并不理想,其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文章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详细阐释了当地非遗项目状况及保护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出当地目前面临的优质法律匮乏、传承人不足、开发与保护冲突三大问题,最终从国外先进保护模式与地方特色结合的角度切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路径。
-
作者: 鲁鑫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其在某一地域中产生并发展的,当地人们世代相传、流传的风俗及习惯,民间艺术家用来表现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规律性、重复性、实践性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传统手工艺技术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文化积累和生活乐趣。天津"老美华"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一部分老字号还进行着良性的循环发展,有的则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失去了昔日的繁华。论文以老美华绣花鞋为例,从非遗视角分析老美华鞋店屹立百年的原因,从制作工艺、造型的设计变化、材质变化的选择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老美华绣花鞋如何保持良好的传承与创新。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体系论——以生活性、生产性和生态性保护为中心
作者: 刘永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生态性保护 新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性保护 保护方法
描述: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具有"非遗"保护运动分期的意义。在其前后,"非遗"学界基本上形成了"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保护"的"非遗"保护方法体系论。经过数年实践,这种方法体系论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果。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化筛选"和"文化阶层化"现象,客观上危及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生态平衡。这也深刻反映了党的十九大所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判断的科学性。"非遗"保护事业同样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是,应该在最新保护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生活性、生产性、生态性保护"三位一体的新的"非遗"保护方法体系论,以积极回应文化变迁的常态性,维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和维护保护实践的公平公正性。
-
遗产化实践与非遗的意义生产和共享——基于佛山“行通济”民俗的考察
作者: 陈恩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近百年以来,中国的传统民俗经历了一个遗产化过程。以佛山“行通济”民俗为例,在文化、经济、社会的变迁和转型过程中,其文化内涵经历了从求子到求财到慈善的变化,其文化价值则经历了从俗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公共文化产品再到城市文化名片的变迁。民俗的遗产化实践实际上是一个适应时代变迁的文化意义生产和共享的过程。当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正视这一持续进行的遗产化实践进程,不断对非遗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意义生产和共享,方能使其得到可持续的活态传承。
-
作者: 邵卉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记忆,"非遗"归根结底保存和保护的是"技艺"与"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就是对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的传承和保护。凤翔木版年画从题材和色彩两个方面,呈现关中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传统文化记忆的承传,伴随木版年画的兴衰,遇到过障碍,出现过断裂,但新年画的问世却以现代文化记忆的方式做了相应补充。"非遗"的价值在为人类所利用的过程当中实现,这个过程也是文化记忆传承的过程。
-
作者: 马建丽,于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12月4日,临汾市尧都区老年大学剪纸班部分学员来到平阳广场,参加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宣传日推广活动,“巧手”助力非遗保护活动。活动现场,一把把黑亮的剪刀、一张张艳丽的红纸,随着一双双巧手上下飞舞,寥寥数剪,栩栩如生的图案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剪纸班学员表示,非遗保护需要生存与繁衍的土壤,需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希望先辈们精心呵护的文化遗产能够世代相传。据了解,尧都区老年大学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提高广大老年人争当“人人都是文化遗产
-
作者: 胡晓晴,郑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有机融合,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遗“洋蛇灯”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素材,本文试从“抓住兴趣,了解洋蛇灯”“巧妙设计,活化洋蛇灯”“合理选材,多变洋蛇灯”“精心组织,趣玩洋蛇灯”“总结延伸,传承洋蛇灯”等方面入手,进行传统民俗活动“洋蛇灯”在幼儿园游戏中的传承实践与探索,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独特的“洋蛇灯”文化,以达到传承与创新的教育目的.
-
作者: 林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体验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历史街区
描述: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街区忽视无形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生存传承濒危等问题,本文提出"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形建筑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旅游"的构想。这种模式不仅具有助力历史街区的活力复兴、所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和旅游附加值的提升等多方面现实意义,还具有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街区与文化互补融合以及顺应平台经济规律等多方面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