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非遗”时尚超出想像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想像 时尚 设计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活动周

    描述: 《延禧攻略》在这个夏天赚够了话题度,也让非遗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久前举办的2018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其中最亮眼的元素之一。400余件非遗跨界作品为观众展示了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的妙手匠心。

  • 从《哈氏风筝 风筝世家哈亦琦口述史》看中国非遗保护

    作者: 武玉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艺术大师 口述史 中国 世家 民间艺术 采访对象 风筝 保护

    描述: 本书为"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之一,选定的采访对象是德艺双馨的民间艺术大师哈亦琦。哈亦琦是北京"风筝哈"第四代传人,从艺至今已三十余年。哈亦琦继承了"哈氏风筝"传统制作工艺的全部精华,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赋予了"哈氏风筝"新的活力。通过讲述风筝历史、哈氏家族、风筝制作、哈氏风筝的特点以及哈亦琦风筝制作中的创新与体会,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努力方向廓清,利于非遗保护更进一步的探索。

  • 非遗绽放“白蛇”之美

    作者: 章莉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流转 艺术中心 《白蛇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说 国家级 音乐剧

    描述: 今年4月,非遗跨界音乐剧《白蛇惊变》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惊艳首演。流转千年的《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荡气回肠的凄美故事,发生在西子湖畔一个烟雨迷蒙天,跨越人妖之间的恋情,情感与宗法之间的冲突,悲壮缠绵,流转千年。导演徐俊将“古典新美学”理念,用现代视角结构中国经典传说,东西融汇,音乐和编舞都来自美国和丹麦艺术家,灯光、舞美和造型等来自中国

  • 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扎蜡染艺术的“融合、创新”教学研究

    作者: 穆雪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扎蜡染 融合创新 教学研究 信息化技术

    描述: 扎蜡染是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其图案精致美观,肌理原始质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传统扎蜡染手工艺品因为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易褪色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大多数只是作为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扎蜡染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新设计,焕发扎蜡染艺术美感;可以将扎蜡染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融和,设计现代"民族风"服饰;可以对扎蜡染手工艺进行保护性教学,通过扎蜡染网络课程,为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挖掘保存和创新发展搭建了平台,达到推广传播非遗传统文化的目的。

  • 东明粮画:1700年的“精神食粮”

    作者: 荆棘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精神食粮 外交部 吉祥图案 国家级 传承人

    描述: 不久前,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明粮画”传承人韩国瑞在外交部蓝厅为世界展示了如何用五谷杂粮拼粘吉祥图案。东明粮画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始于民间,传于民间,兴于盛世,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艺人利用粮食、草籽、菜籽、花种等颗粒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处理后,加之染、切、拼、粘、排、雕等工艺,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在木板或瓷盘上拼粘各种吉祥图

  • 《乡里乡亲》创作与楚剧“非遗”的活态传承保护

    作者: 邢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多层面 传承 环境 创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保护

    描述: 楚剧自2006年登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存环境由纯粹企业性质直接推向市场,转向以保护与传承为主,逐步从个体技艺传承到剧团创作与演出等多个层面推进。大批楚剧民间剧团的兴起,多层面的观众涌入剧场等现象,虽无法与昔日戏曲繁荣时的红火同日而语,但楚剧专业剧团在"好戏不多,烂戏不少"的现实环境下,依然有较为成功剧目创作项目,将楚剧"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处置得恰如其分,则是可喜的进步。

  • 西藏29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西藏 专家评审 评审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代表作品 传承人 文化部

    描述: 日前,在国家文化部开展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中,我区共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1名,经专家评审,近日进入公示阶段的共有29人。截至目前我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品名录2项,包括藏戏和格萨尔;国家级非遗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8名。

  • 拨开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迷雾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读后

    作者: 李东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立法机制 非遗保护 知识产权 传统手工艺

    描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关于传统知识资源的保护一直持续不断且矛盾重重。我国对于此题的研究近十余年来才渐尔增多,但以法学界人士的成果为多,艺术界鲜有涉足者,另外,以民间文艺或非遗知识的混沌性整体研究居多,这便造成了法学领域和艺术范畴研究的不对等性及其对话的隔膜感,因此,艺术理论工作者的分项针对性研究便更加显现出自身的理论意义。对现实矛盾进行理论关照,是立法实践的前提,也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续和保护路径的必要尝试。

  • 北京拟立法分类施策保护非遗资源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传承保护 立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市 资源 历史文化遗产 分类

    描述: 作为世界知名古都,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传承保护这些宝贵资源,北京拟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非遗的存续状态、市场需求不同予以分类,并对其给出不同保护措施。2018年7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已普查非遗资源112万余项,共有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保护“非遗”留住乡愁

    作者: 张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 保护

    描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挖掘、保护、宣传和利用非遗资源,提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加强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传统设色融入服装色彩教学的思考——以蜀绣传统服装为例

    作者: 乔熠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蜀绣 传统设色 服装色彩教学

    描述: 本文基于从遗产到资源的非遗保护视野,以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为例,提炼蜀绣传统服装的设色特点,探讨传统设色融入服装色彩教学的意义,对非遗传承与设计教学的结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2017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国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发展 年度人物 传统文化 文化部 业务指导

    描述: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化部非遗司的业务指导下,由光明网主办、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协办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于2018年1月24日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