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45位“守艺人”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结业”,展出作品近百件
描述: 近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一期雕刻培训班结业典礼。45位学员经过近3个月的学习、实践、创作,顺利完成答辩,取得结业证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处长刘革、广州市人社局副巡视员陈玉元出席结业典礼。 45位学员的百余件“毕业作品”也在活动现场一一展出,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而且展现了传承人的创意,体现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也为与会人员了解非遗传承打开了一扇窗。
-
粤剧“触电”激发新时代文化火花——访广东粤剧院粤剧电影制作方与主演
作者: 钱瑞帆,程龙佳,孙涛,陆健枫,曾小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新媒介 粤语电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粤剧艺术 舞台艺术 广东粤剧院 探索创新
描述: 粤剧电影是粤语电影吸纳、展示粤剧艺术的特殊类型,自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来,就与粤剧舞台艺术相互辉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粤剧电影经历了上世纪的盛衰,迎来24世纪的再度复苏。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嫁接其他艺术形态,尤其是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非遗”保护的文化政策下,21世纪的粤剧电影走上了融合新媒介、探索创新的求变之路。
-
作者: 张书乐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目前更关键的还是让消费非遗,变成非遗消费,否则,一切都是奢谈阿彦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爱好者,对她来说,过年期间在各大众筹上淘非遗产品的经历,却不那么美好。"各种价格不菲的壶、画或其他,却大多只是一种摆件。没有太多的实用功能,不过是从传承人家里,摆到了我的家里。"阿彦对于在众筹平台上泛滥的非遗作品如是评价,"作为
-
作者: 唐应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泸州市体育类非遗文化——搬打狮子保护与传承研究,主要研究了该项目的表演方式和道具,研究结果发现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传承群体逐渐减少;因项目自身特点而发展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几点策略。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给今后的学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丰富民间民俗体育,使我国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更具有多样性,让这些非物质文化在民间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 周丹华,王玮,马伯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目的:探讨非遗文创产品蓝印花布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调研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从蓝印花布的设计实证分析出发,总结蓝印花布发展的路径和局限性。分析创新设计要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设计方法论,以构建非遗文创产品严谨科学的开发体系。结论:通过对蓝印花布印染工艺、形态、质地等方面的综合设计实践,以及创新设计要素及设计方法的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提出行之有效的设计路径。
-
作者: 张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天津杨柳青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灿烂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题材丰富,娃娃类题材是早期杨柳青年画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社会学方法,研究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魅力和非遗发展问题。在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的线条圆润流畅,色彩讲
-
正祀与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对民间信仰两种文化整合战略的比较
作者: 李华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国在历史上曾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的民间神灵列入正祀体系,对民间信仰进行整合,借此实现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吸纳,实现文化的正统化和大传统的地方化。民国之后,民间信仰处于不受重视或抑制的状态。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有影响的庙会祭典被列入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信仰提供了新的合法化途径。与正祀体系不同的是,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地方性和特异性。因此,民间信仰的“非遗”化战略在整合文化的同时,还表现出不容忽视的潜在的解构功能。
-
怀梆唱腔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究——以《西京事倒叫人常把心胆》为例
作者: 郝辉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焦作地区,现已列入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怀绑,是极具影响力的民间传统戏曲文化,,在各个地县市都有广泛的社会人群,生动的再现了豫西北地区人们生活印记,蕴藏着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料,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剧幕面临失传,作者在学校长期的合唱或声乐教学中,意图通过与非遗怀梆传承者学习,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合唱教学进行中,以便更好的传承焦作地区怀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