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策略研究

    作者: 陈菲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数字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千百年来社会生活的产物,包含了人们的丰富经验和无穷智慧,反映着文化个性和文化形态,极具文化、社会、经济、旅游价值。随着《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摘要》的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非遗的传承危机一直存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也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深度分析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优势、问题及应用案例,科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体系,从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 你中有我 相融相生:浅谈新时代非遗传承与传播

    作者: 荣书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媒体传播 传承与传播 传承发展 相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非遗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 梁平木版年画的原生性与多元化传承研究

    作者: 傅小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多元化传承 梁平年画 木版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性

    描述: 梁平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国家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全国"非遗"项目保护中也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梁平历史上形成文化遗产的背景因素即文化生态着手分析,认为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并面向未来接纳新事物,需要系统设计、统筹兼顾、多元化的保护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本真性与活态性的交融

    作者: 赵云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昆曲 本真性 活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作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其传承也涉及到非遗保护的"本真性"与"活态性"两种诉求。通过梳理昆曲发展的历史,结合近年来昆曲保护与推广的个案,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即昆曲的振兴和发展要在本真性的要求下保持传统品格和文化底蕴,同时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活态的传承。

  • 地方剧种 ——高密茂腔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兰萍萍,逄秀宁,彭硕,张加梦,胡嘉琪,姜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茂腔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密 地方剧

    描述: 高密茂腔,滥觞于山东地方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深广的群众基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其历史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时代茂腔的继承与发展中,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等现代科技支持,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不断重焕其艺术生命力与时代进步性,从而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艺术与时代精神、流行文化的结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同时对增强我国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 非遗电影的创作主题略论

    作者: 唐铭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电影 创作主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非遗的保护热应运而生,与之有关的电影,即非遗电影也开始了创作,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人们甚至欣喜地看到,一种在国产电影中前所未有的新类型片由此诞生,非遗题材成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符号,被纳入到已经较为成熟的电影产业运作流程之中。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往往是具备多重主题的,体现了主创的文明意识以及文化自觉。

  • 音乐通识课中中华文化认同感教育——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起

    作者: 魏鲁佳,周志亮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只是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审美,其中还需要承担保护和传承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担。在高校通识教育中,以地方音乐非遗文化为契合点,并结合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一、有关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在文化多元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通过对当今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个别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媒体负面影响现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 论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的文化空间建构

    作者: 唐元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空间 少数民族 纪录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文化空间'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建立在历史和空间的辨证关系上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维度。纪录片作为声画并茂的影像载体,在记录仪式、技术和艺术等文化空间表现形式上弥补了传统媒介形式的不足,凸显了纪实影像在构建文化空间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近几年的代表性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进行分析,可见其主要从核心价值的符号化、日常生活的美学化、仪式实践的身体化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空间'的建构,并呈现出流动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审视与思考。

  • 基于技工教育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作者: 李付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路径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技工教育

    描述: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其形式多样,内涵和价值深厚。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茶非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因其环境依附性、活态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以及各地茶非遗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重视程度不够,传承媒介不清晰,相关部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承机制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茶非遗在传承传播方面呈现各种问题。茶非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行为,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和变异是其最佳的保护行为方式,技工教育是其最佳传承途径。在充分发扬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下,探索适合茶非遗活态传承的特色技工教育方式,并以大赛延续茶道技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使得茶非遗在使用中被保护,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和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图书编写出版的思考

    作者: 洪文雄,李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出版 口述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写 传承人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图书编写出版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作为个体口述实录的出版物,它不仅汇集了传承人独特的技艺表达、演述过程及经验思考等内容,填补了相关资料的空白,成为提供新材料的一种基本方式;也丰富和深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阔了视野,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媒介;同时总结和反映了传承人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创造力,为非遗传承人培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并为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打下基础。出版和利用非遗口述史图书一定是带有抢救性地去做,编写内容要体系化,注意伦理问题,综合利用,构筑传播和交流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而实现非遗资源的重构,满足人们对文化记忆和历史叙述表达的新需求。

  • “非遗”传承融入教学实践* —以湖北美院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作者: 向明炎,王恬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教学 风景建筑设计课程

    描述: 本文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对非遗传承人和非传承人区别对待的教育策略。对于非传承人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教育的具体课程进行了探讨。以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课程作为试验案例,分阶段地分析了学生学习中的现象与原因,探索与总结教学中可以操作的经验,针对非遗传承与保护融入风景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具体遇见的一些问题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如通过强化教师的课堂干预与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

  • 关洪芬、杨民作品

    作者: 关洪芬,杨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公益海报 文化底蕴 创意元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 竹编工艺 主题设计

    描述: 创作说明:本作品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竹编工艺为主题设计的系列公益海报。作品以竹编工艺品为创意元素加以创作,辅以文字点明主题。旨在呼吁人们关注非遗文化,传承非遗工艺,更要去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