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黄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主持人语]站在人类是一个统一整体、世界文明良性持续发展、各族群文化平等共存相互交流、保护人权等高度,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界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先进的理念,诸如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共享性、重视活态传承、多方保护和社区参与等。在这些理念统领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了多种以"公约""宣言""原则"等为名的文件或法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各缔约国政府及社会各方进行非遗保护的指导纲领或工作准则。但是,这些理念和文件也是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在努力遵行国际通用文件的
-
作者: 刘光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不仅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促进非遗项目的产业化,把非遗产品开发与扶贫联系起来,有助于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达到巩固脱贫成果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与扶贫的关系。
-
作者: 李敏,王宇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性的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引导者。它逐渐构建了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在收录非遗清单、提高公众对非遗认识程度、非遗的传承与教育、国际合作与援助、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行政措施等方面推动世界各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走向成熟并日臻完善。在其保护非遗的政策和行动中,体现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和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与追求。
-
作者: 卢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学校进行非遗教育的义务,非遗传播与传承的对象更加明确,非遗保护得到了制度化保障。我国的非遗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制度、缺师资、缺教材,建立系统化的非遗教育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正逐渐从非遗外在的技术手段向非遗内在生命力转化,对非遗保护进程与非遗文化形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年轻一代对于数字化具有天然的接受度,借助数字化手段的新颖形式与传播特性,可为非遗教育的有序推进扩展思路。
-
作者: 罗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同时又是"中国钟表之城",开发具有漳州非遗文化特色的钟表产品,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本土非遗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对助力漳州非遗文化系列钟表品牌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文化融合和产品开发的角度探讨漳州非遗文化与钟表设计的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方法。
-
文化基因 影像传承 中国·青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评选纪要
作者: 本刊记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公约》 挖掘提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传播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摄影大展
描述: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作为当之无愧的"非遗"大国,近些年,广大摄影人也在通过摄影媒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记录、挖掘提炼、传播推广。
-
作者: 张春晓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急剧减少,大部分口手相传的艺人离开农村走入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一个的逐渐消失。国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设立文化遗产日,建立保护文化遗产机制,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祖先留下来的传承。习总书记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但是现在国外抢注之风盛行,让我们的非遗岌岌可危。要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不是几个机构几个场馆就可以完成的。利用学校这一阵地予以传习,让所有的孩子了解非遗的由来,熟知非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热爱非遗那难以言表的情意情感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先知再习,习而后爱,才能世代相传,留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