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描述: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
-
作者: 王海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广东“非遗”舞蹈资源丰富,本地高等院校采用“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兴于社会”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研究基地(“三基地”),改革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三育人”,拓展社会舞蹈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加大舞蹈教育为服务社会的力度。最终构建“非遗”舞蹈传承与创新性舞蹈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
作者: 李艳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记忆财富.就现代博物馆而言,积极开展非遗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传承职能、保护职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作为工作基础.本文针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在非遗档案管理工作中呈现出的特点,总结博物馆非遗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后的发展方向
-
全球传播视角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宁莎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圈,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腹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特色突出.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对于推广中原文化,打造河南文化品牌,提升河南文化的全球传播力意义重大.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现状,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师非遗素养、教学方式手段等多个维度,提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以期创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方式,提升中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
鲁南相氏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基于临沂兰陵县大仲村镇小吴宅村的实地调研
作者: 尹小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鲁南相氏蓝印花布有悠久的历史,其图案和制作流程都有较好的保留。即使政府和社会已对相氏蓝印花布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还存在很多漏洞,仍然存在失传的可能。为了避免鲁南相氏蓝印花布成为纸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从传承人、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加强保护。国内有很多保护非遗成功的案例,可以作为鲁南相氏蓝印花布的有益借鉴。
-
作者: 宫文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06年,晋北道情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遗"视域的观照下,对晋北道情进行传承和保护,从此变得重要而迫切。在此背景下,从宗教传播、民俗传播、本位传播、艺人传播和媒介传播五个方面对晋北道情的传播方式展开研究,以此挖掘并发现晋北道情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 吕静,薄小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社会力量 保护政策 非遗保护 非遗传承人 民间专业组织 知识产权
描述: 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以树立精英式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这一制度不仅疏于为大多数传承人提供真正利于精进技艺的社会环境,也忽视了非遗的多样性特点,与当今国际社会新理念的普通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传承社区的保护意识尚有距离。政府和社会需要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应关注更多的普通传承人;还应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促进民间自发的传承机制的运作;要加强非遗产权的法规保护及产权意识的培养,推动全社会民众与传承人共同保护优秀非遗的良性增长。
-
作者: 仲天举,焦墨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20年10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市圆满落幕。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参展,由济南市小品奇石文化交流中心具体承办。活动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面小康、非遗同行"为主题,突出观赏石非遗属性,线下展厅以小品组合为主,通过观赏石作品展现赏石艺术魅力;线上展览通过推选线下展厅精品石、"赏石艺术"视频宣传片和现场直播的形式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