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太极拳申遗成功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

  • 广东“非遗”传承与创新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王海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传统舞蹈 非遗传承

    描述: 广东“非遗”舞蹈资源丰富,本地高等院校采用“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兴于社会”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研究基地(“三基地”),改革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三育人”,拓展社会舞蹈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加大舞蹈教育为服务社会的力度。最终构建“非遗”舞蹈传承与创新性舞蹈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非遗档案工作分析

    作者: 李艳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博物馆 非遗档案 "互联网+"

    描述: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记忆财富.就现代博物馆而言,积极开展非遗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传承职能、保护职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作为工作基础.本文针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在非遗档案管理工作中呈现出的特点,总结博物馆非遗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后的发展方向

  • 文旅结合下县域非遗节庆旅游协同发展 ——以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为例

    作者: 王优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瓶颈期 “七月半”河灯歌节 非遗 县域旅游 文旅协调

    描述: 2014年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七月半"文化历史悠久,具有资江两岸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双重文化蕴涵。本人运用田野调查法,以资源县河灯歌节为例,了解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近六年活动举办情况,认识到资源县河灯歌节旅游发展正处于瓶颈期。根据现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几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对县域非遗节庆旅游实践的思路有所裨益。

  • 全球传播视角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宁莎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融入策略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圈,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腹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特色突出.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对于推广中原文化,打造河南文化品牌,提升河南文化的全球传播力意义重大.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现状,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师非遗素养、教学方式手段等多个维度,提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以期创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方式,提升中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 鲁南相氏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基于临沂兰陵县大仲村镇小吴宅村的实地调研

    作者: 尹小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与传承 鲁南相氏蓝印花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鲁南相氏蓝印花布有悠久的历史,其图案和制作流程都有较好的保留。即使政府和社会已对相氏蓝印花布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还存在很多漏洞,仍然存在失传的可能。为了避免鲁南相氏蓝印花布成为纸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从传承人、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加强保护。国内有很多保护非遗成功的案例,可以作为鲁南相氏蓝印花布的有益借鉴。

  •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多元化发展路径

    作者: 杨华,王金凤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多元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路径 旅游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旅游的延伸,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开辟了路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条件。本文在分析了重庆市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非遗研学旅游、非遗健康旅游、非遗美食旅游和非遗商务旅游四条非遗旅游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非遗旅游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 “非遗”视域下的晋北道情传播方式研究

    作者: 宫文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道情 非遗 传播方式

    描述: 2006年,晋北道情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遗"视域的观照下,对晋北道情进行传承和保护,从此变得重要而迫切。在此背景下,从宗教传播、民俗传播、本位传播、艺人传播和媒介传播五个方面对晋北道情的传播方式展开研究,以此挖掘并发现晋北道情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机器学习在花儿识别中的运用

    作者: 赵兴元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图像分割 神经网络 数据库 花儿

    描述: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它为人工智能传承非遗提供了保障,然而现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指出在该领域仍存在诸多空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该领域的花儿研究现状,提出了4种花儿图像分割方法及5种深度学习算法,详细介绍了基于分块技术的图像分割算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步骤,旨在为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

  • “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的再思考

    作者: 吕静,薄小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社会力量 保护政策 非遗保护 非遗传承人 民间专业组织 知识产权

    描述: 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以树立精英式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这一制度不仅疏于为大多数传承人提供真正利于精进技艺的社会环境,也忽视了非遗的多样性特点,与当今国际社会新理念的普通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传承社区的保护意识尚有距离。政府和社会需要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应关注更多的普通传承人;还应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促进民间自发的传承机制的运作;要加强非遗产权的法规保护及产权意识的培养,推动全社会民众与传承人共同保护优秀非遗的良性增长。

  • 物遗与非遗互动中的活化及其应用研究 ——以象山溪口粮站修缮工程为例

    作者: 任俊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活化利用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建筑 保护

    描述: 本文记录了象山溪口粮站修缮工程的保护利用过程,梳理了文物建筑(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沿革、现状勘察情况,提出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结合建筑本体的文物特色,引入竹根雕艺术(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业态,新的非遗功能融入传统文化建筑要素,使之再现传统生活体验,用粮仓这个遗产建筑,让竹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生根发芽,让非遗在物遗中煜煜生辉。

  • 赏石艺术出展“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作者: 仲天举,焦墨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项目 博览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市

    描述: 2020年10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市圆满落幕。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参展,由济南市小品奇石文化交流中心具体承办。活动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面小康、非遗同行"为主题,突出观赏石非遗属性,线下展厅以小品组合为主,通过观赏石作品展现赏石艺术魅力;线上展览通过推选线下展厅精品石、"赏石艺术"视频宣传片和现场直播的形式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