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非遗外宣中翻译符号学研究——以山西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为例

    作者: 王文雅,赵丽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顺应了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策略。本文以山西省非遗民俗文化为例,分别从语言符号转换和非语言符号转换两个层面研究翻译符号学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目前,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涵盖了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五大方面。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山西省非遗外宣翻译一方面保护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倡议,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但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还存在不足之处。

  •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海南儋州调声保护与传承

    作者: 朱泽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调声传承 海南儋州 调声保护

    描述: 在发展过程中,诸多优秀文化没落,为做好文化保护工作,使文化得到传承,应给予不同文化充分重视。例如,以海南儋州为例,调声作为一种古老音乐,流传千年,能够展现海南儋州独特文化,凝结着海南儋州人民智慧与文化,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要想做好调声保护工作,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事业下,进一步挖掘调声音乐潜在能力,使其得到广泛推广,为调声文化保护与传承打下坚实基础。该文从海南儋州调声的发展现况和保护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提出提升群众文化自觉性、重点关注生产性保护准则、遵循整体性保护准则、做好新媒体传播下的整体推广工作和构建调声基地做好学术研究工作等方面进行保护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保护困境及措施探究

    作者: 王楠楠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法 保护 措施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了整个国际社会知识产权制度格局的变化,不仅存在非遗概念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理念的差异,还在国际社会备受争论.当前,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知识产权法保护范畴面临着许多困境,但是,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保护,将是进一步拓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选择

  • 背装古饰文化传承与艺术价值研究

    作者: 王春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统民俗文化 河南非物质遗产 交融碰撞

    描述: 背装古饰给一方民众全新的娱乐方式的同时也传达着一些传统文化的积极思想。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以背装古饰构造为着眼点,探究背装古饰的艺术价值,以服装为载体,让消费者重新认识非遗元素。探究背装古饰的文化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新的姿态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以此体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价值和时代魅力,弘扬文化自信精神,呼吁人们关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非遗档案工作分析

    作者: 李艳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博物馆 非遗档案 “互联网+”

    描述: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记忆财富。就现代博物馆而言,积极开展非遗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传承职能、保护职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作为工作基础。本文针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在非遗档案管理工作中呈现出的特点,总结博物馆非遗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后的发展方向。

  • 基于地方文化的非遗创新发展策略探究——以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为例

    作者: 毛雪婷1,林玉娜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地方文化 胶南泊里红席 发展 创新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更是地方文化传承、当地居民和年轻人认同本地文化的有效路径。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是深植于泊里地方文化的非遗项目。以地方文化为中心,既可以通过教育与体验传习非遗内容,又可以使红席产品在创新与发展中始终保有非遗原生态。

  • “后申遗”时代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进展*

    作者: 程焕文,陈润好,肖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申遗热 “后申遗”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

    描述: “申遗热”浪潮之后,“后申遗”时代来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热点。2016年、2018年调查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非遗数据库的进展,文章统计分析其名称、项目数量、项目分类、著录字段等。研究发现: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非遗数据库建设仍与非遗名录机制联系紧密,但在申遗工作逐渐放缓的情况下,其建设随之延滞;非遗类目划分、数据库著录尚未有统一标准;省级公共图书馆未能参与和打通全面的申遗流程,数字化工作很难匹配“后申遗”时代的转型诉求。

  • “标准化时代”基层非遗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 白宪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保护标准 非遗保护 协调机制 基层管理 标准化时代

    描述: 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标志和开端,我国非遗保护的"标准化时代"已经到来。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工作规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标准与当代标准的矛盾、不同标准并行存在、政府职能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面对这些问题,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应在认清非遗保护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通过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等措施,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非遗的守护者。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研究

    作者: 鲁春晓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交流

    描述: 我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困局,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创设了有利于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将"积存性"智力成果摒弃在保护范围之外,同时垄断了国际组织主导权和国际条约的诠释权。当然,国内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对"非遗"的忽视与保护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要积极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更新立法理念、完善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对"非遗"相关权利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援引"文化例外"等相关原则扶持与壮大相关文化企业,为"非遗"资源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 非遗视野下藏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以朵加运动为例

    作者: 李英,师雨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西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在藏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朵加就是代表之一.朵加,自吐蕃时代以来就是藏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藏族社会的发展中不仅塑造了藏族人民强健的体魄,而且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在藏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西藏和平解放后,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背景跨度如此之大的差异下,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然受到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同时在中国快速现代化和世界体育全球化的大潮下,藏族体育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部分藏族精神特质正在逐步受到冲击.藏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十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要瑰宝.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对朵加运动进行探析,不仅是对藏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也十分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本文从非遗视野对朵加现状进行探求,分析其当代生存和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力求达到推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 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作者: 童怡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新媒体 文创产品 信息化 南京

    描述: 随着我国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近年来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南京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包含南京云锦、秦淮灯会等145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南京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中,其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在如今信息化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的开发展开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我国整体的非遗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 “让非遗进校园”,探索余杭滚灯在幼儿体育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作者: 朱芳盈,张红,陈囿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校园 传承 滚灯 幼儿体育

    描述: 余杭滚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起源于钱塘江畔的余杭一带,南宋时期盛极一时,是一项集杂技、武术、舞蹈和经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具有欣赏性、技巧性和多样性等特点。2006年5月20日,余杭滚灯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但由于受到世界多样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滚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并不畅通,充分探索滚灯文化的价值,特别是体育文化价值,对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体育发展、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促进余杭滚灯与幼儿体育相结合,发现问题,把握机会,解决开发,探索"让非遗进校园"的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