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非遗”元素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创新的技术路径研究 ——以韶关市乳源瑶族为例
作者: 邵颖思,廖加琴,刘带,赵三银,姚圣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瑶族文化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术路径
描述: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拥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性、创新性、实用性、多元性、情感寄托性等鲜明特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长河中珍贵的宝藏,闪耀着文化精华的光芒。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存在设计理念缺乏创意和易被复制、缺乏技术、人才、资金支持等问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韶关市乳源瑶族"非遗"元素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融合的技术路径,涵盖了服装、首饰、装饰、文具等领域,借助校园文创产品这一新载体进行研发,瑶族"非遗"向现代生活应用转型,为其传承带来生机;同时呼吁更多传承者坚守手艺,保护与传承瑶族非遗文化。
-
作者: 方凌超,戴旸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承载非遗内涵,记录非遗信息的重要载体,保护和传播非遗档案对于传承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科技方法被应用于非遗档案传播之中,提升了传播质量,增强了传播效果。论文从技术和媒介两方面着手,总结了非遗档案传播现状,分析了非遗档案传播过程中以传统媒介为主、传播频次不高及内容质量有待深化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坚定科技化传播方向、加大科技化传播的频次及提升科技化传播质量的对策,以期推动非遗档案科技化传播的进行。
-
作者: 麻国庆,朱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定价:50.00元本书的研究具有相对广阔的、开放性的视野,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对社会主义新传统的探讨、对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探讨以及非遗的“符号化”等问题,为非遗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进行系统探讨,在“文化中国”的语境下,具有特别的意义。
-
从民间传统到现代竞技 ——基于嘉兴掼牛竞技身份迭新历程的考察
作者: 梁珊珊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近十余年来,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火热开展为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在内的诸多文化项目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改变了项目原有的形态。国家级非遗项目嘉兴掼牛便是这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它在当下的寻路与发展,正是处于非遗框架的重新定义、大众的“他者化”凝视、自身身份迭新等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中。通过长期的民族志观察可以发现,嘉兴掼牛与当下生活的接洽之处,实则蕴含于其不囿于“非遗”概念的传统竞技与表演属性当中。随着非遗保护政策的推进与完善,嘉兴掼牛也经历了对自己身份迭新过程的再度审视和重新认知。在众声喧哗的当下社会,把握并彰显项目固有的文化特质、寻找其自身与现代文明的接洽之处,或可成为同类传统项目较为恰适的发展路径。
-
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以“非遗有范儿”为例
作者: 赵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艺术工作室 演艺项目 时尚感 曲艺文化 文化传媒 展示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描述: 非遗有范儿是华夏非遗馆(中原馆)与河南范军艺术工作室共同打造的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演艺项目,旨在依托华夏非遗馆(中原馆)文化氛围浓厚的场馆优势,借助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河南曲艺领军人、非遗有范儿公益传扬人范军的影响力,深耕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新颖丰富的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以曲艺为主,又具有时尚感的文化艺术品牌。它由郑州嘉佰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全程运营,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市场化运营的非遗文化展示平台。
-
作者: 李修远1,马知遥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融合田野调查与学界已有研究,论文探究了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保护中市场实践经验不足,理论研究缺位的问题。基于市场化语境下分析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保护,应从发挥传承人文化主体性以促进非遗传承,到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障其市场发展条件,再到依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造血补血”以获取内生发展动力,进而建构一条传统工艺类非遗市场化保护与发展的可能路径。
-
作者: 蒲芸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人物名片胡光俊,中共党员,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现年72岁。丝绸工程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民间艺术(织锦工艺)大师、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蜀锦蜀绣研究所研究员客座教授、金牛区星河路社区微党校教员、"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联盟非遗文创专家委员会专家。2008年至今,由他领衔制作的蜀锦锦画和蜀锦面料在各类国际、国内展评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创新产品一等奖。
-
作者: 李璐璐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21年5月,肖玉妹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人们常说的点翠是指产品还是工艺?”《环球人物》记者问点翠非遗传承人肖玉妹。 肖玉妹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氏点翠”的第三代传承人,坐在记者面前的她秀气文雅,头上戴着一支华丽耀眼的点翠发簪。她指着发髻,说:“我们所说的‘点翠’,通常是指产品,而点翠工艺,是指把翠鸟羽毛镶嵌在首饰的金属胎体上的一个过程。
-
作者: 任远,覃会优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目前扬州剪纸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传统文化转型升级。近年书籍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与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为了使扬州剪纸得到可持续发展,传承和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作为"体验式"装帧设计发展的创新来源,文章重点分析了扬州剪纸相关设计的生存现状,通过借鉴优秀设计案例、深度挖掘"体验式"装帧设计新思路,以及扬州剪纸在"体验式"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为扬州剪纸非遗文化与装帧相关设计者提供借鉴方向和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