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教学路径研究

    作者: 朱晓忆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非遗民间舞蹈 教学路径研究

    描述: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组成内容,具有展现各民族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的作用,受到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通过融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能够使非遗民间舞蹈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生活实践中,便于继续研究非遗民间舞蹈的内涵与价值,同时也实现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非遗民间舞蹈在高校传承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改进措施,促进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和融合

    作者: 周帆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实践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教育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学校教育的力量,非遗文化在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中的渗透和融合是非遗传承的有效路径之一。分析在学校教育里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探索结合地方优秀非遗文化,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非遗精神,寻找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达到非遗文化的生态保护和活态传承。

  • 如何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

    作者: 巨建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古代书画 科技辅助 技艺 传承 成果输出 临摹

    描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不仅为文物复制了诸多摹本,延续了文物的生命,对传统绘画的传承、研究和学习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时,应该以日常临摹任务为中心,加强科技辅助、课题研究、技艺成果的输出和转化、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从而全面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这也是"学术故宫"和"活力故宫"的具体践行。

  • 作者: 付雨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徐行 非遗传播 意大利语 传统手工艺品 上海市嘉定区 草编

    描述: 我是一名意大利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暑假时我参加了非遗传播与传习的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徐行草编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徐行草编是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唐代,徐行草编就已饮誉中外。2008年,徐行草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徐行草编历史悠久,但如今对其了解的人并不多。在徐行老镇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当地年轻人甚至也不知道徐行草编。

  • “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使命

    作者: 黄晓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遗”的活态传承指的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生长发展环境的整体化,在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的有效传承方式。它区别于单一“博物馆”式的留存样本,它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的记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点点滴滴。活态传承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而“非遗”的传承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存和缅怀风俗习惯或是传统技艺,它有着让民族文化延续、发展,以及让“非遗”活在当下的使命。

  • 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探讨——以陶瓷非遗为例

    作者: 山日钦,吴军明,夏孝言,吴琳,桑月侠,余娜,邵文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陶瓷非遗 培养模式 保护 传承人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陶瓷在我国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内涵。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受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陶瓷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消亡的危险,陶瓷非遗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亟需加强保护。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非遗传承人现状,非遗传承人的从业项目、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分析了政府、高校、企业在非遗传承人保护和培养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政府主导、高校加盟、行业参与,创新性地提出"三位一体"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 非遗视角下的生态语保与语保效率

    作者: 艾朝阳,王淑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智能化 生态语保 生态化 非遗

    描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一定程度上是要保护其赖以存的语言。本篇文章探讨了生态语保的内涵和外延,以明确揭示语保的本质、未来走向和具体意义。提出语保的本质在于语言的生态保护,即不仅仅要收集、保存和保护语言数据,而且要保持自然语言的活性,不能眼睁睁地看到一些语言在保护中消亡;不仅要保护尽量完整的语言材料,更要保护语言说话个体及其群体和种群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还要保持说话个体、族群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由此,在未来非遗保护和语保的发展方向上,要关注自身发展的生态性,使得非遗语保朝向生态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 周奇:数字化是非遗传统保护手段的一种延伸

    作者: 谯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遗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深切地介入了非遗保护这项具体工作,成为确保非遗生命力的一种重要实践。回看近十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也获得了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便提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 “非遗”的“抖音”现状解析与路径优化

    作者: 鲍扬,王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非遗项目 现状解析 短视频平台 热门话题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群体、团体及个人所世代传承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非遗通常被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十个大类。 [1] 与物质文化相比,非遗是必须依托于人的活的文化,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并体现独特的人文情怀。但由于其单一的传承方式以及单调的传播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了传统文化最脆弱的部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创新,有利于维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建构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 文旅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手段研究

    作者: 吴迎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多业态 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关注,如何让非遗在文旅视域下保护和传播?一方面加强文旅视域下非遗保护生态圈培育、立法保障和文旅深度融合的三个层次进行非遗保护;另一方面在新技术、新语境和新文化的背景下,采用"非遗+多业态"模式,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非遗与社会各个领域的黏合度,激活非遗内在潜能,创新非遗的传播手段。

  • 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作者: 卢姗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新媒体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众文化活动

    描述: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的流程进行分析可知,群众文化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重视群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落实非遗传承工作做好铺垫.在现代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下,群众文化与非遗传承的关系愈发紧密.要想促进非遗传承工作顺利进行,就要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分析非遗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开展群众文化创新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几个方面的策略.

  • 基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洞经古乐”的MG动画创作研究

    作者: 郑小庆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MG动画 传播 数字媒体技术 文昌洞经古乐

    描述: 本文立足于文昌洞经古乐非遗文化的传播困境,结合MG动画形式新颖、受众广等特征,来分析文昌洞经古乐非遗文化能与MG动画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传播优势,并以文昌洞经古乐主题MG动画《南韵》为例,阐述洞经古乐非遗文化与MG动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策略,为洞经古乐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