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程秀峰,张小龙,翟姗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其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信息资源展示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给非遗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相关调研,探寻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可视化展示应用的发展模式,以此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发展参考。
-
作者: 贾争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产业化经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内在要求,适宜性评估是决定非遗产业化经营的必要基础,文化传承性是检验非遗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标准,科技创新是非遗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民众的广泛参与是非遗产业化经营的有力保障。发展非遗产业,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推动多行业深度跨界融合。
-
作者: 代晨强,王铭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晋商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该文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公布的5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主要线索,讨论其与保护区整体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以晋商作为关键的连接要素,结合碑刻、地方志、文人笔记等地方文献及田野调查资料,按照非遗类型进行分类,讨论晋商与民间文学、晋商与民间表演艺术、晋商与武文化、晋商与传统工艺与技能、晋商与商贸习俗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晋商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晋商的历史情况亦有所反映,晋商文化走廊则是串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线索。
-
作者: 沈鸿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以及文旅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不断融合和繁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非遗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我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然后讨论现阶段非遗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情况,针对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非遗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有效策略。
-
作者: 张秉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实现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是京杭运河非遗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然选择。良性互动关系是以良性互动机制来维系和支撑的。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互利机制、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机制,应当全面实施运河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估,大力加强旅游开发中的运河非遗保护,充分发挥运河非遗传承人的双重积极作用,合理开发运河非遗旅游产品,完善政府调控监管职能。这可以为其他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
作者: 陈勤建,段明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征途中,原有的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在形成非遗的过程中,又受到了外来文明形态的浸染,以及城市五方杂处民众萌生的新文明形态的营造。这些因素共同孕育了上海都市非遗,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其中在外来文明和新文明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影响下形成的非遗,中西文化的融合体现得更为突出。上海都市非遗大抵出于两大源流: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该文将探讨重点放在城市文明非遗名录上,从上海城市文明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因及其内涵与城市个性三方面出发,探讨中西交融对上海都市非遗及文化个性的形塑。
-
作者: 陈泽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及标志。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课程,是传承、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立足于高校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非遗"资源的提炼并探索如何有效地将"非遗"融入高校美术课程。
-
作者: 苑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弄清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保护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出了错,接下来将一错到底。而当下的中国,在这方面真的出了问题。具体症状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当代人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文创产品、各种演出,统统当成了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而且这种风气有越演越烈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结果是:一是误将"现产"当"遗产",这种做法将直接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心的偏移;二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会让更多的人放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后坚守;三是职责不清的错误分工,会让我们失去保护祖先遗产的最后契机。这种做法如果持续下去,很容易使中国的非遗保护走上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