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描述: 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于2021年2月26日举办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揭晓十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公布年度十大非遗事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极拳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作为武术和太极拳领域代表人被评选为2020年度十大非遗人物。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等领导莅临颁奖。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陈娟受邀出席并登台献艺。
-
作者: 肖秋会,张博闻,陈春霞,马燕慧,张瑞娜,杨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堂戏作为恩施土家族族群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备受关注。文章对土家族堂戏及其生存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对土家族堂戏开展非遗建档的保护思路。
-
文艺传播在重大考验面前的责任与担当 ——以《恩施日报》非遗报道为例
作者: 蒲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恩施日报》聚焦恩施非遗群体,刊发大量助力恩施抗疫的非遗宣传报道,为恩施抗疫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在文化传播中体现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后疫情时代,《恩施日报》又立足恩施非遗传承创新与亮点,发挥地方主流媒体桥梁纽带作用及优势,报道非遗助力恩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复苏与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
作者: 刘卫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当天,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也是中国人最重要传统习俗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年夜饭的烹饪技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现代化的传承人,多年来深入学习、研究各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传承各家非遗技术,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创新应用在传统年夜饭的主菜、主食以及甜品的制作中,在保留原有年夜饭最地道口味的同时让年夜饭更加健康,又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和亲自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 王智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星,它彰显着我国文化的灿烂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多元文化进行了紧密的融合,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其本质面貌逐渐模糊甚至异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树立起保护非遗文化的决心,并将其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切实体会到我国非遗文化的丰富与灿烂,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与保护的责任.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并以"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传承路径"为主题,展开简要论述.
-
作者: 汶秀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宝贵遗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素质与修养,而非遗的开发与传承正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导致了现在的许多破坏了非遗的现象发生,尤其在农村,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对其的保护上,这就使得如今的“文化强县”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挑战性。
-
作者: 李雅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何对其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创产品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非遗文旅产品的设计展现出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对非遗元素在文旅产品中的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目前旅游业与非遗文旅产品融合的3种主要发展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使旅游产业与非遗文创产品共同获益、制造出消费者认可的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融合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了科学的可实施方案。
-
作者: 马学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传统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场所 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认同意识 社会凝聚力
描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群体、团体、个人等视为文化遗产并且自发进行各种表演、实践活动形式所借助于使用的实物、工具、文化场所或工艺品等。由此定义,我们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现形式和口头传统;二、社会实践或节日活动;三、表演艺术;四、传统的手工艺;五、关于宇宙、自然的知识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建设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保护工作,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以便更好地促进非遗法律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稳定发展。
-
作者: 王丽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长远来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是必然选择。因此,既要建立立体化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加大非遗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又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救济机制,创建非遗的文化补偿机制,全面提升法律对非遗的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