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文化的“转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纪人与保护“非遗”之关系
作者: 马克·雅各布,佐珍·耐依灵克,阿尔伯特·范德泽伊登,唐璐璐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13年,适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实施该公约面临的主要挑战、制约因素与发展契机。对《业务指南》进行调整,重新看待非政府组织对履约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被提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讨论议程。在比利时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及随后出版的《民俗学》特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工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表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需要大量的"转译"工作。"文化经纪"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可以成为一个关键的成功要素;文化经纪人则是成功的关键行动者。引进"经纪"的概念,可以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式的发展。
-
作者: 李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山东 海洋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类型结构
描述: 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选取山东省161项市级以上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样本,分析其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上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类型结构以民间文学类、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濒海带状分布特点,且主要分布于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四市的沿海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和人类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对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和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针对统计与分析中发现的完整四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海岛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少、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 ——第四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沈阳召开
作者: 钟梦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以"提振非遗消费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9月20-22日在沈阳召开。这是纺织非遗大会在浙江、北京、云南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非遗盛宴。今年,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首次进入东北在沈阳举行,与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强强联合,实现纺织非遗活化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馆的呈现 ——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建设中的思考
作者: 管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文章简述了福州的非遗文化特色,探索非遗展示馆的定位和办馆理念,对福州非遗展示馆的内容选取、展陈布局和呈现形式进行论述。
-
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 ——以河南“猴加官”非遗项目为例
作者: 樊钢亮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猴加官"作为地域文化浓厚的传统手工艺,在当今全球文化的冲击下,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中原地区"猴加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别从制作技艺、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媒介等几个方面对其创新传承进行了论述。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初探 ——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为例
作者: 李汶芩,韩莞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逐步为大众所知。乐山-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5000万次左右的中外人士到地参观。而依托四川国际旅游博览会的国际性会议,该地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开展合理、可持续面向国际的开发受到高度关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产业,正成为新的商业机遇点。
-
非遗文化润校园,名师科研促发展——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校石阡县民族中学
作者: 赵启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石阡县民族中学,坐落于石阡五老山下、龙川河畔,山水环绕,景色宜人。学校起源于1951年,此后学校七易校名,数度改制,1993年8月经铜仁行署批准更名为"石阡民族中学"。2010年3月整体搬迁,2012年8月成功创建为"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非遗文化马勺脸谱校园传承为例
作者: 张朝辉,张睿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校园,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开创性举措,是培育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乡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依托课题研究,通过对徽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工艺走进校园、培养传承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引导学生站在本土文化之上,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