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唐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川派盆景 创新

    描述: 川派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流派之一。2011 年,川派盆景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开启了川派盆景艺术数百年传承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本文通过访谈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了解都江堰市安龙镇川派盆景传承和发展现状,分析其传承和创新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

  • 一张千年不朽的宣纸背后的秘密

    作者: 肖旸,方慧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传承之魂,在于匠人; 创新之魄,在于匠心。 【大国工匠】 邢春荣,宣纸制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晒制的宣纸在1979年、1984年、1989年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他研制的“千禧宣”,在2000年作为“最大的手工纸”人选吉尼斯世界纪录。2007年,他成为宣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非遗承人 高丙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高丙建 1962年生,河南禹州神垕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1986年至1998年创立了东方艺术陶瓷厂,2009年创建金鼎钧窑。2011年被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获得“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柴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2年作品《手拉梅瓶》在河南省钧瓷窑变创新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 希望这门手艺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国家级“非遗”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传承人施金水 初冬的杭州,晨风里已有了明显的凉意,但它无法驱散晨练人的热情。在这晨练的人中,有一位今年已经85岁的长者,他就是施金水。 施金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的传承人。 自从妻子去世后,一直独居的施金水,生活简单,极有规律。每天晚上6点就睡了,第二天早晨三四点钟起床。

  • 非遗传承人高丙建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1998年 陶瓷厂 艺术大师 2009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方艺术 传承人 河南省

    描述: 高丙建,1962年生,河南禹州神垕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1986年至1998年创立了东方艺术陶瓷厂,2009年创建金鼎钧窑。2011年被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获得“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柴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2年作品《手拉梅瓶》在河南省钧瓷窑变创新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 传承民俗活化石京西太平鼓

    作者: 常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被誉为“民俗活化石”的京西太平鼓,是北京市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它更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童子挝鼓,傍夕向晓,日太平鼓。”这种日夜玩鼓的情形正是明清时期太平鼓的场面。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京西太平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翠琴。 提及京西太平鼓,还要追溯到200多年前,源自一种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歌颂太平盛世。

  • 从非遗的视角谈玉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张建忠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玉雕技艺 文化传承 文化发展 非遗

    描述: 玉雕是中国比较古老的一种雕刻品类,玉石经过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雕刻家通过巧妙构思,让静态的玉雕艺术也能充满神韵。同时,玉雕也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随着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和玉雕技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此进行深入研究,从非遗的视角,传达玉雕技艺的普世价值。

  • 主持人语

    作者: 杨利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18年12月8-9日,北师大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组织并主办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来自11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和27位国内学者,结合各自的田野经验或保护实践,深入交流了"一带一路"各国在实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栏目由参会的四位中国学者的论文组成,它们均以

  • 知·行·言——长江中下游建筑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缘

    作者: 张奕,李珈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成因 非遗 行为模式 思维模式 语言模式

    描述: 随着非遗研究热潮的兴起,绝大多数建筑技艺类的非遗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技术性分析,但对这些建筑技艺背后的文化成因却着墨不多。然而,正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基因造就了营造技艺的千姿百态。从长江中下游地区18项建筑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试以"知""行""言"的角度切入,系统论述长江中下游地区非遗背后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语言模式特征及其相互影响,探寻它们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技艺类非遗之间的互动关系。

  • 洋弟子拜师:“我在重庆学非遗”

    作者: 贺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乱针绣 制作技艺 弟子 重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的文化 巴南区 传承人

    描述: 我在重庆学非遗,邀请外国青年向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学艺。从5月开始,巴南区陆续举办7个非遗项目(接龙吹打、接龙小观梆鼓舞、木洞山歌、姜家舞龙、重庆树叶制作技艺、明三娘面塑、鱼洞乱针绣)22节"非遗"课程。这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外国青年前来学艺,为此着迷。"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能够参加学非遗活动,我很幸运!"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是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她不仅在启动仪式现场学习了巴南非

  •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手艺发展创新分析

    作者: 居晓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建设,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有着无比强大的推动力。可如今,许多非遗手艺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渐渐被忽视、被遗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 发挥高校优势 践行非遗保护

    作者: 李明珠,郭晓,王文娜,谢兰凤,曹宁,陈青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人群 培训学员 地域优势 高校优势 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科优势 人才优势

    描述: 据统计,自2015年5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3月,全国各参与院校累计已举办各种研培班630期,培训学员26608人次。加上各省开展的延伸培训,研培计划共计覆盖非遗传承人群约9.5万人次。高校是研培计划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的主体,凭借其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地域优势等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研培计划之后,为提高传统工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