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美食大观园 2020-06-01

    中国是"食文化"最为悠久的国家。美食的做法博大精深,美食的味道因地而异。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华美食都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也丰富了辽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饮食文化。辽宁非遗美食说资源丰富的辽宁饮食,北有粮仓,南有渔场,西有林棉,东有果园。辽宁曾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祖先在这里过着牧猎生活,后来随生产发展逐渐定居,耕种、畜牧和饲养并重。因此,他们的食品菜肴以禽畜肉作原料的居多。烹制时重调味,讲火功,必须紧烧、慢煮,使其酥烂入味。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思考 ——以深圳龙岗传统舞蹈项目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要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全部内容与形式,也包括传承人和生态环境。在遵循非遗整体性保护原则下,可对深圳龙岗非遗传统舞蹈类项目进行分析,在尊重非遗文化内在的丰富性、生命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有效推进保护传承实践等相关工作。

  •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各利益主体内部矛盾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少学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进行了研究,但是忽略了各利益主体内部矛盾。本文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中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并分析了政府、传承人、专家及企业的内部矛盾。文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1)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负责统筹非遗的保护工作;(2)建立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3)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4)鼓励学者开展有利于非遗保护的研究。

  • “送王船”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2020-06-01

    送王船作为一类主要在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华社盛行的民间信俗和宗教仪式,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特定的理论关怀与现实意义。历史学人和社会学人在将中国的宗教作为整体来考察的时候,重视比较其中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以及凸显地方和时代特征的特殊性。 [1] 而近年来,"王船"的专题研究逐步超越了历史学和社会学,充分融入了政治学、建筑学、人文地理学等多重视域,呈现了跨学科百花齐放的趋向。文章以闽南的王船仪式的当代研究与实践作为研究主体,发掘与探讨王船仪式的理论与实践中所呈现的情境化与多样性,制度化与社会性,地方化与跨国性,明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客观形势与机制动力,以求为我国、我省和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反思与启示。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0-06-01

    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然而许多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美术、传统制作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礼仪节庆等文化形式却由于资金、管理等诸多原因,濒临消失。山西"非遗"产业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有助于"非遗"本身的保护与传承、山西整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山西"非遗"产业化的发展已取得许多成绩,但依然存在产业分散、产品简陋、宣传不到位、缺乏外援、过度产业化等问题。因而,应从政府、企业、学校、民间艺人等多角度出发,全面推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 “互联网+”时代面向儿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传统的传播与保护方式却使其逐渐边缘化。儿童是民族文化延续的基础,面向儿童的非遗数字化传播必须考虑当下儿童的特征。面向儿童的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具体可分为:移动互联网信息互动传播、基于大数据的定向传播、基于社交软件的群体传播、非遗传承人的自媒体传播、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传播。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是对其保护的开端,数字化传播需要传播主体对非遗文化精髓有准确的把握,但同时对于小众的非遗也不能忽视。

  • 新疆土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新疆土陶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推动新疆土陶的传承与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现针对新疆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阐述新疆土陶的起源与审美特征,通过介绍当前新疆土陶制作技艺的现状,解决目前土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土陶制作技艺传承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立法保护、加大传承力度,从而保证土陶的制作工艺能够得以流传,为后人提供更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湖北民歌村、故事村开发锁忆 2020-06-01

    在十余年来国家强劲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湖北的"三家三村"备受国内外关注。"三家"即故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和刘德方,"三村"即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本文作者刘守华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和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故事村、民歌村的发现考察与评审推荐活动,这里对这两个民间文化村的发现与建设直接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