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共检索到 357 条数据

  • 非遗视野下漆艺金缮传承人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0-06-01

    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漆艺金缮传承人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介绍了漆艺金缮发展历史,其次是漆艺金缮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性,再次分析非遗视野下漆艺金缮传承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传承人培养措施。从而为组建漆艺金缮人才团队和增强中华漆艺金缮文化软实力给予实践典范及理论参考。

  • 非遗视野下漆艺金缮传承人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6-01

    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漆艺金缮传承人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分是介绍了漆艺金缮发展历史,其次是漆艺金缮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性,再次分析非遗视野下漆艺金缮传承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传承人培养措施。从而为组建漆艺金缮人才团队和增强中华漆艺金缮文化软实力给予实践典范及理论参考

  • 浅谈践行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定义仍然存有分歧,在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界定和补充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过去人们给予现代人的宝贵财富。非遗与人类息息相关,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由人类社会所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末人们意识到需要尽快对非遗进行立法性质的保护。而在非遗保护这条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在保证非遗最本质的特点以外,要实现践行非遗保护的有效性,以及为未来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非遗。

  • 非遗青狮舞美名扬四海 2020-06-01

    国级非遗青狮是揭阳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过去20年间,青狮从一项仅仅流传于本土的民俗,一步步登上国际大舞台圈粉无数。在这个过程中,青狮代表性传承人孙淑强付出大量的心血。2018年,孙淑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位为青狮而生的传承人,他与青狮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二)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徐艳丰秸秆扎刻徐艳丰,1952年8月生于河北永清,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中国扎刻艺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的扎刻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中国一绝”。

  • 非遗在社区 2020-06-01

    今年上海市“非遗在社区”布点全面启动。从“非遗进社区”到“非遗在社区”,让“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文化中心,长期开展非遗传承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从基本的普及层面向前推进一步。

  • 从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看非遗的发展——以四川部分地区为例 2020-06-01

    大学生走进非遗的优势在于可以用更加亲近的方式走进非遗,观察到的现象和观点更加客观。"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在雅安、乐山、成都、江油四地进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记录活动。走访当地非遗办,与非遗传承人直接接触,了解记录12项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状况。团队通过访谈记录进行实地调研,制作微博、微信及在网站发表新闻稿等途径推广非遗,并收集非遗相关调查问卷。作为大学生群体,笔者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达到几个目的:一是通过实地体验非遗,对专业课程非遗学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二是弥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三是结合专业知识、经验借鉴,从大学生的视角为地方非遗的保护、活化等提出一些建议。

  • 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濒临灭绝,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传承人是非常关键的传承载体。所以,要想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源远流长,就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随着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我国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并且制定相关政策和传承机制,在保护非遗传承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