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2 条数据
-
传承与重构:民间文学与中国电影 ——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等在江苏民间广为流传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及重构方式,探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为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拓展新的视野与角度;另一方面为中国电影更好地开掘独具民族特色、彰显时代特征、具有强文化传播属性的"中国故事"提供一种参照。
-
文化分层视角下民间文学资源旅游开发优化研究 ——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不断融合,民间文学愈发成为地方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如何在非遗保护的基础上优化旅游开发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吸收民俗学等理论,构建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的文化层模型,通过阐释民间文学的民间文化层、大众文化层和精英文化层之间的互动,探讨如何兼顾保护和开发,并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认知、监督机制、群体合作和经营策略等优化措施。
-
“非遗后”时代背景下民间文学传承的困境与保护对策 2020-06-01
民间文学是传统农业中,民众长期生活生产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存在诸多问题,当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后,民间文学的非遗传承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本文对"非遗后"时代的民间文学的传承困境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
民间文学类“非遗”入幼儿园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0-06-01
近些年,由于科技飞速发展,快餐式生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常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步淡出大众关注视野,为了加强小朋友对于该类文化内容的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文学类"非遗"内容进行探究
-
高校图书馆民间文学类出版物在“非遗”保护传承和服务创新中的载体价值及其实现对策 2020-06-01
非遗之首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最为集中、最为直接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精神,其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国家法律明确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民间文学类出版物是其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及其收藏的民间文学类出版物在非遗传播中的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和服务创新中的载体价值及实现对策。高校图书馆与政府、民间团体形成合力,对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和服务创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译介学视角下辽宁地区民间文学类非遗英译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增进文化交流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任。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对象,民间文学的英译研究也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从译介学视角出发,从民间文学"非遗"英译的研究成果和辽宁地区民间文学类"非遗"的特点两个方面,探讨辽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提高民间文学类非遗文本的翻译实效,保护和传承辽宁民间文学,提升辽宁地区的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以寿县为例 2020-06-01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媒介属性,以及其对口语交际环境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保护必须走活态传承的道路。具体而言,可以从开启青少年亲近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传承路径、开拓其城市传承空间、建构其网络传承媒介等方面强化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
扬州民间文学类非遗外宣英译工作探赜 2020-06-01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中,文化交流是重要内容。让区域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大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力度。其中英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以扬州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了其外宣英译的难点和亮点,提出了加强英译工作的三点建议:政府引导,积极为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播搭建平台;促进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发挥地方高校英语师生优势,重视非遗翻译人员的专业培训;以翻译美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非遗外宣英译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