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5 条数据
-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非遗旅游外宣研究 ——以承德地区满非遗英译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文本包含大量历史、习俗、宗教等信息,给外宣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其文本功能的特殊性,外宣文本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可读性,又要考虑如何保留原文的文化要素。关联翻译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最佳关联为标准,为非遗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
基于语料库的非遗文本翻译研究路径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是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民族文化外宣的重要手段,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外宣的有效性。利用语料库对非遗文本翻译进行研究,是提升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等特点。本文旨在探讨利用语料库进行非遗文本翻译研究的路径,指出构建语料库,辅助以计算机统计软件,通过归纳分析,最终提出基于较大规模数据的科学可靠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是持续提高文本的翻译质量的有效手段。
-
全球本土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英译策略研究 2020-06-01
全球本土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在全球本土化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音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时,作为本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才能不仅不被淹没在浪潮中,而且能进一步彰显自己应有的地位是一个需要受到重视的问题。着重分析全球本土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译介的影响,对译者在非遗译介时关键性词语和信息的把握与处理提出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国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语言习惯的障碍,我国非遗"走出去"仍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必须加强非遗的对外宣传,尤其是加强非遗外宣文本的翻译探究.为此,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非遗翻译现状,非遗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非遗翻译的策略.
-
从翻译伦理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性文本的英译 2020-06-01
以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运用安德鲁·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探讨其介绍性文本的英译,以期为我国非遗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
译介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以黑龙江省非遗翻译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外宣翻译工作当中,可以对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感染力和民族认知度起到一个有效的提升作用,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实现艺术文化的沟通和互动,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本文当中,在译介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外宣翻译的基本含义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翻译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分析研究,在黑龙江省非遗翻译为例,进行了译介学视角下的非遗翻译研究.
-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非遗术语外宣翻译的异化策略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翻译研究 2020-06-01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非遗也是世界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河南非遗的重要地位与其外宣翻译的缺失构成悖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采取合理的异化策略,对河南非遗术语展开系统翻译,成为河南非遗外宣过程中亟待完成的任务。
-
从传播学视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翻译策略 ——以河南非遗名称为例 2020-06-01
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遵循非遗名称的翻译特点及翻译原则,以河南非遗名称为例,分析非遗名称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