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

共检索到 19 条数据

  • 目的论视角下佛山非遗文化外宣英译研究 ——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从非遗文化负载词与汉英语言差异两个角度探讨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英译策略和方法,可以看到,用目的论指导非遗外宣英译可以提高非遗外宣英译质量,即翻译时须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提高译文可读性,实现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常州“非遗”外宣英译研究 2020-06-01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调查研究了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情况,总结了常州"非遗"命名的特点,分析了常州"非遗"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根据外宣英译"三贴近"原则,结合常州"非遗"各自的特点及外宣目的,提出了常州"非遗"外宣英译的策略。

  • 目的论指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实践 ——以山西省民俗文化的英文翻译为例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文本中含有大量极具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述,其英文翻译较之其他文本也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要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介绍给世界,其翻译在保留中国文化的同时,还需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和认知习惯。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文化的翻译为例,译者需要在英译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音译、增译、减译、释译、转译等翻译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以非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目的。

  • 生态翻译关照下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 2020-06-01

    楚雄彝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其外宣翻译比较薄弱,通过梳理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概况,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民间文学类、传统节日类、表演艺术类、空间类等非遗项目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的英译提出翻译策略和建议。面对彝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生态的不同程度的制约,译者除了关注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之外,还应该关注彝语生态,保留源语的生态环境和民族特质,保留彝族的韵味和魅力,使得彝族的语言和文化可以保留并转换到英译版本中,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 外宣视域下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英译研究 2020-06-01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备受世界瞩目。以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英译文本为例,搜集、分析整理现有英译文本的翻译问题,并基于外宣翻译原则,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和中国国情出发,探究专有名词、同形同义词组和抽象性篇章层面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非遗简介译文质量,扫除国外读者的阅读认知障碍,提升洛阳城市知名度,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现状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十三五”期间成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文化转向”视野下的非遗英译工作也崭露头角,正译与误译现象并存。本文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出发,为翻译人才培养的提供策略建议。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浙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之一。非遗译文质量决定着浙江传统文化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国际传播。本文分析总结了浙江省非遗外宣英译的现状,并针对目前非遗英语译文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从而为浙江省的特色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化提供借鉴。

  • 扬州民间文学类非遗外宣英译工作探赜 2020-06-01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中,文化交流是重要内容。让区域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大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力度。其中英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以扬州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了其外宣英译的难点和亮点,提出了加强英译工作的三点建议:政府引导,积极为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播搭建平台;促进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发挥地方高校英语师生优势,重视非遗翻译人员的专业培训;以翻译美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非遗外宣英译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