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0)

共检索到 40 条数据

  • 如何把珠心算教学融入数学课堂 2020-06-01

    算盘,是我国一种比较古老的计算工具。当今时代,计算机被普遍使用,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在许多国家仍方兴未艾。2013年12月2日至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非遗”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12月4日,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对如何把珠心算教学融入数学课堂进行探讨。

  • 地方性“非遗”传统民间舞蹈进高校课堂的必要性探讨 2020-06-01

    传统民间舞蹈是我国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舞蹈具有重要意义。将地方性"非遗"传统民间舞蹈引入课堂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

  • 非遗舞蹈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价值与实施 ——以广东兴宁“杯花舞”课堂教学开发实施为例 2020-06-01

    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特色,是当地喜闻乐见的民俗舞蹈。本文通过二次开发的教学探究过程,把具有鲜明特色的“杯花舞”引进中学课堂教学中,既拓宽了舞蹈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舞蹈创作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并由此总结出引入非遗文化进行教学活动的一般性规律。

  • 高安采茶戏走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探析 2021-08-26

    高安采茶戏走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探析

  • 陇中小曲如何走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 2020-06-01

    本文是"关于中职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陇中小曲课程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写甘肃省定西市非遗文化保护遗产——陇中小曲,阐述陇中小曲在国家大好政策下如何发展,如何重整昔日辉煌,发扬光大,做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

  • 音乐类“非遗”资源融入地方高校课堂教学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非遗由于自身特殊性需要传承才能使这种文化继续以"活"的形式流传。地方高校集合了音乐传承和保护中更多的优质资源,有鉴于此,文章从地方高校的特点、地方高校传承和传播非遗的有利条件、高校中现有资源的分析、非遗教材的开发利用等就如何将音乐非遗与地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进行研究。

  • 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的研究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展开,学术界对"非遗"进高校课堂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中阳剪纸进课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2011年吕梁学院艺术系开设"剪纸手工艺"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存在教学持续性差、创新发展难的困境,传统手工艺"非遗进课堂",应该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田野考察,带领学生了解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手艺,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让"非遗"成为"建造未来政治文化经济的资源,成为新的文化生长的种子和基因"。

  • 传承“非遗”新活态,开拓“非遗”新思路 ——以高职院校“汴绣第二课堂”为例 2020-06-01

    汴绣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手工艺,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学校是重要阵地。传承"非遗"文化,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在学校开展实践,探索汴绣第二课堂具体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发挥汴绣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职业素养,以实现第二课堂育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