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0 条数据
-
浅谈“侗族刺绣”引入课堂的意义 2020-06-01
作为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当前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学校作为文化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这一问题上有着相当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等教学基地的便捷性,实现相关人才的有效培养,强化非遗保护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非遗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地,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首先对非遗项目之一“侗族刺绣”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加以阐述。
-
广州市古琴非遗课堂现状分析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响应国家政府政策,广州市非遗中心面向广大市民开办了"非遗"培训课程,许多市民在业余时间都选择报"非遗"学堂给自己"充充电"。首当其冲的是岭南古琴课程,其中获得的成效与出现的问题,都值得借鉴与思考。
-
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研究 2020-06-01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舞蹈同样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条精神命脉。本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舞蹈"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从非遗舞蹈本身的发展与学生个人的成长这两个主要方面说明了实现非遗舞蹈课程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本文为如何将非遗舞蹈成功地引入学校课堂提供了四条可行性建议,以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在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能够于新时代顺利完成其创造性转化、实现其创新性发展。
-
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研究 2020-06-01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舞蹈同样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条精神命脉。本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舞蹈"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从非遗舞蹈本身的发展与学生个人的成长这两个主要方面说明了实现非遗舞蹈课程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本文为如何将非遗舞蹈成功地引入学校课堂提供了四条可行性建议,以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在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能够于新时代顺利完成其创造性转化、实现其创新性发展。
-
非遗,让中职美术课堂更精彩 2020-06-01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们将重塑记忆里的欢声笑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课堂,引领学生在课堂中走进非遗、体会历史与生活、感受美好旧时光。
-
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初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之为无形遗产,其包含的种类繁多,其中非遗舞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文化的积累和实践中创造了较多的艺术文化,这些艺术文化都被列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这对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将是一件好事。因此,为了使非遗舞蹈得到更好的普及与弘扬,本文着重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舞蹈的概述,以此论述非遗舞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初探研究。
-
校企合作模式下非遗进课堂实施途径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习俗以及更多形式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较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教学内容,更要加强学生自主理解,主动弘扬的意识培养.作为我国知识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学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不仅是对人文习俗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具体策略,为中职学校进行非遗校园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
六盘山区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 2020-06-01
本文针对如何将六盘山区体育“非遗”引进校园的问题,结合六盘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 分析,体育“非遗”的校园传承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开设了此类课程。而多数的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对体育 “非遗”项目进入校园持接受的态度,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建议地方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分学段推进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 提高教育管理者自身的认识,加强体育师资培训和教材的编写,选择师生共同接受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校内的宣传等措施,有 序地推进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