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0)

共检索到 40 条数据

  • 云南曲靖:马龙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进课堂 2020-06-01

    本刊讯: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十分脆弱,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解决了传与承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有基本保障.马龙二中将开设非遗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与锦州地区经济互动发展 2020-06-01

    城市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快速发展,而且需要全方位的协同进步,只有各领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才真正能决定一座城市的繁盛兴衰。同时,城市经济建设也离不开与之相应的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的建设,为辽西的协同发展搭建与外界交流的平台,以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以“展望‘十三五’:文化遗产视野平台的做大做强”为年度主题,以解读中国梦和展望“十三五”为线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新发展理念中成为锦州政府的常态化要求,阶段性找出和完善锦州地域非遗事业的发展,建设性地给出非遗领域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是目前锦州良性传承非遗,进入课堂后并与地方经济进行互动的主要问题。

  • 浅析苗族反排木鼓舞进入艺术类高校民间舞课堂的意义 2020-06-01

    苗族反排木鼓舞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的舞蹈。2008年2月,苗族反排木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人,万政文曾多次被邀请到艺术类高校进行短期授课和讲学。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苗族反排木鼓舞动作潇洒奔放,很多动作与以往活跃在舞台上的苗族舞蹈有很多不同,尤其体现在它以胯部为动作发力的起始点以及低重心的动作动律上。另一方面,现今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教材在身体训练和内容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合适的民族舞种进入高校民间舞教材。在这个契机下,将苗族反排木鼓舞引进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课堂,不仅可以丰富现有教材,也可以为保护非遗贡献力量。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学生中的文化教学及传播实践研究——以义乌高校“第二课堂”教学为例 2020-06-01

    在留学生课堂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教学,可帮助留学生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及特殊性,有趣的“非遗”体验也有助于留学生充实语言学习及文化生活的内涵,并消除其在人际交流中的文化障碍。文章通过对义乌高校留学生“第二课堂”文化教学进行研究,兼及“非遗”文化教学及传播实际,分析“非遗”融入留学生汉语及文化学习现状及问题,探索对外汉语“非遗”教学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丰富高校国际汉语文化教学内涵。

  • 传承“非遗”文化,丰盈美术课堂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与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地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精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这对小学美术而言无疑是一块沃土。如何有效地开发"非遗"资源,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为美术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非遗+美术"既给美术教学开辟了新天地,也给"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传承 2020-06-01

    蜡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蜡染属于民间美术,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实践。将蜡染技艺引入美术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宽蜡染艺术的传承路径,激发“非遗”文化的生命活力。

  • 融合地域资源,促进美术核心素养提升——以上教版小学美术泥塑专题为例 2020-06-01

    上海市青浦区有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遗址、崧泽古文化遗址、旧青浦、陈云故居、蟠龙古镇和江南水乡朱家角古镇等。典型的地理环境和水乡气候条件,产生了以田间劳作为载体的非遗项目,如"田山歌""阿婆茶"等;依托江南特有的"水文化","摇快船""船拳"等项目也应运而生。青浦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融入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我们通过有效融合地域文化,来加强美术学科的文化内涵

  • 让乌米饭的清香浸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非遗”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 2020-06-0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开放课程,有着其区域特色和实践价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走进课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千年变迁中,畲族为中华文化史留下了美丽的篇章。每年农历的三月三,畲族群众都有制作乌米饭供祭祖先、馈赠亲友的习俗。这一习俗从唐代沿袭至今。2011年12月乌米饭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乌米饭制作技艺在一些畲族村居几近失传。结合四年级下册《粮食知多少》主题活动,我选择了《与乌米饭零距离》这一课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提升,一起感受“非遗”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