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民间文学类“非遗”入幼儿园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0-06-01
近些年,由于科技飞速发展,快餐式生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常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步淡出大众关注视野,为了加强小朋友对于该类文化内容的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间文学类"非遗"内容进行探究
-
文化遗产研究刍议 2020-06-01
遗产之"遗"本义为传续、继承;"产"即"财产""资产"。"遗产热""遗产运动"已悄然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就文化而言,人们今天强调"传承",不过刻意强化那些在现代语境中被凸显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遗产已与生命、生活融为一体。就遗产而言,在遗产实践的过程中,主体性和整体性为至高无上的原则。只有对文化遗产这门学科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之后,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2018年12月8-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1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和27位国内学者,以大量来自田野的第一手案例为基础,深入交流了“一带一路”各国在实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里发表的5篇论文均来自此次会议。其中著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Marc Jacobs结合比利时乡村的非
-
留下历史存照 助力雄安腾飞——雄安新区音乐类“非遗”系列考察摄录研究工作回溯 2020-06-01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设立雄安新区,这一地域即将迎来沧桑巨变。为了给巨变之前这一地域的传统文化样貌留下历史存照,为文化雄安的建设理清本土文化资源存量,我们京津冀学者联合考察团队会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河北大学出版社、保定市“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雄安新区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对音乐类非遗项目进行了系列考察摄录和研究。这项
-
“非遗”产业化发展及助力精准扶贫可行性探究 ——以贵州“牙舟陶”产业为例 2020-06-01
基于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开发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从中央到地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遗余力地深入乡村展开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非遗传承与保护+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兼顾非遗保护和乡村扶贫的双赢模式.本文选取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的牙舟陶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发展文化产业实现"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建议.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扶贫真正实现双赢提供有益的经验.
-
对传统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以北京丰台区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会为例 2020-06-01
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会是北京丰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生活实用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制度的革新、表演器械的改良、招式动作的创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海外影响力的拓展等进行研究,指出开路会这种传统非遗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对传统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差异与互补:官方与民间社交媒体的新闻生产对比研究 2020-06-01
官方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是在新闻生产上对民间媒体起舆论引导作用,并与之实现良性互动和共赢。本文以官方媒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与民间媒体“非遗星球”两大公众号为样本,使用数据挖掘技术采集了两者自创立以来的报道文本,以内容分析法对比了它们在新闻生产中的特征与差异。研究发现,新闻场域的惯习一方面导致了官方与民间媒体在新闻生产上的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官方与民间媒体之间的互动程度。本研究对官方媒体如何引导民间媒体,形成互补共赢的发展模式有重要启发意义。
-
探析南京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开展研学旅游,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开展研学旅游的是一种特殊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深厚的南京具有丰富的非遗研学旅游资源,非遗研学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南京非遗研学旅游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仍存在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行业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为了促进非遗研学融合,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非遗研学旅游发展;立足优质非遗资源,明确非遗研学主题;加强非遗宣传推广,培养专业研学人才;树立优质品牌,凸显南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