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徐州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搭建传统文化与文化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成为了地方性文化表述迈向世界的通衢,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认为可以实现向文化产品的转化,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徐州文化创意产业为例,通过分析徐州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创新,提出徐州"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
浅论非遗保护传承的梁平实践 2020-06-01
梁平自古人文荟萃,地灵人杰。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比灿烂的非遗文化。近年来,梁平非遗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非遗发展战略为目的,精心组织和开展非遗保护传承重要工作,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方向、有重点的推进非遗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
乡村振兴视角下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培养路径 ——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当地村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贫致富。但相关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地本土人才缺乏,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基于此,针对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的培养,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服务非遗本土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解说系统研究 2020-06-01
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怎么去呈现展示解说,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是值得探索的。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为例,分析非遗馆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的具体情况,提出新形势下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的配合措施以及优化策略。
-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2020-06-01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具有丰富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资源,"非遗"提升了三江侗族的知名度,但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发展还处在外热,内冷的尴尬阶段,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途径.
-
探析安徽淮南豆腐“非遗”的创新性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了解淮南市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的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利用"产业化"思路创新"非遗"保护方法,以发展代保护,发掘"非遗"经济价值,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
浅析海南黎族非遗保护交流平台的可行性 2020-06-01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中国世代相传的文化技艺,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下大力气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家的倡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拯救濒临断绝的文化技艺。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在融合多元化文化的当下,本土文化如何在碰撞中融合与保护成为更加紧迫的问题。面对非遗保护的严峻现实,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者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平台的建设,搭建出一个更加高效、有序的动态系统,以此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综艺化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电视综艺的形式进行传播,近年来形成一种新趋势,尤其是流行综艺元素的加入,让非遗在荧幕上更显生动,更具文化吸引力。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而言,非遗文化元素与流行综艺元素的融合都呈现深入和多元的趋势,然而在具体的综艺制作实践中,仍存在片面注重娱乐性和收视率的急功近利思维,从而失去了节目的文化特色。非遗传承类综艺节目要获得健康发展,需兼顾娱乐特征与文化特色,给非遗提供文化分量足、形式灵活多样的电视综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