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成都地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记录,是民族和地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对外形象宣传、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增强地域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在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都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大学生70余万人,依托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实现校园文化与非遗文化的融合,这对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本通过对成都地区高校非遗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和分析,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可行的思路和措施.

  • 两大订单背后的“非遗经济”专访小龙茵绣娘基地创办人钱晓丽 2020-06-01

    在首届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小龙茵绣娘基地创办人钱晓丽不仅对纺织非遗的技艺、产业化有了新的认识,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者,更因此先后斩获两个金额分别为数十万元的订单。"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超过我的前十年!"说这番话时,小龙茵绣娘基地创办人钱晓丽从杭州返回到玉溪已经过去近两个月时间了,但她对首届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仍念念不忘。正是这场大会,让她体验到了"开挂"的感觉。

  • 国家级非遗“嘎尔”传习基地挂牌 2020-06-01

    为了进一步体现"嘎尔"代表性传承人及项目持有人的主体地位,遵循非遗的传承规律,6月8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嘎尔"传习基地挂牌仪式和"嘎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仪式在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举行。活动现场,自治区藏剧团和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民间艺术团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嘎尔传习基地"称号。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团长班典旺久等4人成为"嘎尔"新的传承人。"嘎尔"作为西藏艺术的精粹,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嘎尔"历史

  • 阳新采茶戏采访纪实(一) 2020-06-01

    阳新采茶戏是鄂东南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2008年阳新采茶戏和阳新布贴联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批,至此阳新采茶戏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次采访的目的旨在了解阳新采茶戏在“申遗”成功之后历经了怎样的发展道路,了解相关部门在继承和发展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进行了哪些切实有效的举措,效果如何等问题并以此为契机,与有识之士探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发展创新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思路。

  • 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非遗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非遗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智力为资本,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从而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创意的灵感来源.让文化创意辅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非遗"活"起来,既能更好地体现非遗的文化属性,又能靠文化创意来突出遗产的价值.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让非遗这个源头活水永远不断流.

  • “千角灯”传承现状及保护路径探析 2020-06-01

    有"中华第一灯"美称的"千角灯"作为东莞市"非遗"名录中最有分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精品,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制作技艺复杂,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前景不容乐观,"千角灯"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渐减少。本文对"千角灯"的发展保护现状进行调研,探索"千角灯"传承保护的创新发展路径,以为东莞市本土特色文化乃至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借鉴。

  • 巧裁精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06-01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因为其自身的独美价值、悠久历史,深受青睐,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更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一切教育从娃娃抓起",为让小学生们了解历史,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艺术教育内涵,北京市崇文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为课程,引进小学课堂,邀请各个领域的"非遗"文化继承人进校为学生教授非遗课程。这其中就包括剪纸艺术。

  • 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2020-06-01

    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有些甚至还被评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德州扒鸡、洛阳水席、广东凉茶……都在其列。非遗云南蒙自:过桥米线过桥米线起源于云南蒙自地区。2015年,蒙自过桥米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自过桥米线的汤是用大骨、老母鸡、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以清澈透亮为佳。配料也非常丰富,先将鸡脯、猪里脊、肝、腰花、鲜鱼等切成薄片,摆入小碟;米线则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有酸浆米线和煮后的干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