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程明:让非遗“活”在民间 2020-06-14
来源:新华网
-
【非遗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20-06-12
【非遗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机遇 2020-06-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非遗撷英(七) 2020-06-01
宜春脱胎漆器制作技艺起源于明代,其产品有帽筒、果盒、茶叶瓶、花瓶、托盘等10多类,几十个品种。后增加到20多类,100多个品种。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本体构建——以赫哲族非遗资源为例 2020-06-01
【目的/意义】数字化是重要的保护方法和手段,在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中,通过引入知识本体和数据关联技术,使非遗资源形成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单元,最终可以实现非遗资源的检索、可视化与知识概念共享。【方法/过程】应用知识本体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构建非遗领域概念模型,确定这一领域的概念集合和关系,结合元数据的信息组织形式,对各种形态的非遗数字资源对象进行规范描述,并采用语义网技术,建立非遗资源知识间的关联。为非遗资源的有序组织与揭示提供参考。【结果/结论】建立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体库,通过实例添加,实现赫哲族非遗资源数字化存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为其他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创新/局限】本文创造性地将本体理论以语义网的手段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并构建了知识本体库模型;不足之处在于该本体库模型尚未得到实践运用和推广。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看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经过漫长发展而积累的一种隐性宝贵财富,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常是以非物质的形态存在,主要是记载与传播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具有一定的失真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弱化,甚至直接消亡。非遗档案主要是对人类文化进行记载,档案部门在非遗档案建档、保存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弘扬人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获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档案部门也应当更加注重非遗档案保护工作,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建档、保存等方面,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转变传统工作思路,以馆藏为重要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非遗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非遗档案实现良好传承。
-
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文化属性,大力提升非遗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双重效能 2020-06-01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而构成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可以促进中华文脉绵延发展,还能以其特有的群众文化属性,丰富群众文化内容,赋予群众文化更多的历史底蕴。研究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本文就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文化属性进行探究,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双重效能的发挥,希望可以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20-06-01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