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李 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申遗热的时代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后申遗时代"这一说法,强调非遗工作应从"重申报"转换为"重保护",要文化保护,则急需探索更科学、可持续的保护方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传统工艺品,在申遗成功后,面临如何更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以自身特色为出发点,紧跟时代步伐,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独具匠人精神的专注与坚持,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材料、新媒体、新营销的方式,探索适宜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
作者: 潘文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三全育人'总要求下,高职校育人工作的广度、深度、独特性都面临更高挑战。高职校利用极具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着眼新时代高职学生强烈个性化发展倾向,推广非遗文化进校园,推进以深度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沉浸式'、'交互式'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又可在整体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学习与践行工匠精神等发面发挥重要作用。
-
作者: 杨惠燕,张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巫家拳的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近10年来巫家拳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发展,但较缓慢。提出优化策略:深挖巫家拳地域文化价值,拓宽传播渠道;制定"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培养高素质职业传承人;加大学校传承力度,让巫家拳文化进入中小学校园;培养巫家拳操社会指导员,全面推广"巫家拳操"进社区;长株潭三地巫家拳齐心协力,"抱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 王传龙,王偲,黄昭,关湃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河北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本土特定的文化背景及风格艺术形式,其传承更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具有多重社会价值。本文旨在对河北剪纸特点、技艺和内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将其融入与现代人生活相关的各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方法,使其能与现代创意互动结合,探究一条在当代实现剪纸非遗传承、转化与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
作者: 崔跃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入教育视野,尤其是高等教育层面,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优势,创新"非遗"传播与传承途径,拓展"非遗"传播与传承空间,提高"非遗"传播与传承水平。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面比较宽泛,包括民间音乐的层层面面。高等学校作为"非遗"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阵地,把音乐类"非遗"引入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势必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积极效应,对音乐类"非遗"在社会大众群体中广泛传播和深度传承必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作者: 潘文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三全育人总要求下,高职校育人工作的广度、深度、独特性都面临更高挑战。高职校利用极具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着眼新时代高职学生强烈个性化发展倾向,推广非遗文化进校园,推进以深度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沉浸式"、"交互式"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又可在整体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学习与践行工匠精神等发面发挥重要作用。
-
作者: 薛翊君,储蕾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数字化趋势,进行数字化传承。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采用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利用3D Mapping技术与leap motion技术,结合3D打印手段实现个性化定制及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实现数字化传承理念。使非遗文化“浚县泥咕咕”向数字化的转型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活态传承,打破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陌生感。
-
作者: 石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某一个国家的文化财产保护,更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为此,各个国家都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包括以生命原则作为保护的基础、保护和创新相结合、坚持"非遗"保护的整体性、坚持人本原则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