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徐嘉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苏州灯彩,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以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外观,和高雅浓厚的文化气息而独具一格,历经千年自成一派。如月光般柔和的光透出晕着山水画的白色绸面,穿过亭台楼阁造型的灯罩,再以檀色的木质框架固定,这灯只看一眼便知是出自江南,它的韵味足以让它随意融入任何风格的装饰里,营构出一隅优雅惬意的角落。这绝妙的苏灯,出自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制作技艺传承人,一直在坚守着最传统的技艺制作的苏灯制作工艺大师汪筱文。
-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审思和路径 ——基于某医学院校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调查
作者: 徐乐月,张丽娟,李艳艳,李晓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基于对某医科学院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调查分析,认为调查结果反映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在社会层面未成合力,学校层面人文教育资源不足,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现状的审思,建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应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进行,营造浓厚的“以文化人”氛围,构建完备的人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非遗为代表的人文知识,使人文素质培养取得实际成效。
-
作者: 王鹏鸣,潘韶华,汪鑫浩,高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的"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生命力,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仍需进一步探讨使其能够真正达到"非遗保护"的创新策略。文章以探求天水雕漆"作坊式"创新模式传承为目的,通过文献搜集与实地调研对天水雕漆的技艺特色和技艺技法等研究,对天水雕漆作坊室内陈设及室内功能空间进行探讨以期达到优化工作环境,吸引顾客,对其历史技艺进行传承发展的目的。
-
作者: 叶壮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东莞市级非遗虎门林旁粽,以其独特的编织和造型,展示了岭南地区源远流长的独特的生产生活风俗、人们开拓大自然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情怀基因。文章旨在通过虎门林旁粽在非遗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深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与后劲,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
作者: 刘守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十余年来国家强劲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湖北的“三家三村”备受国内外关注。“三家”即故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和刘德方,“三村”即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本文作者刘守华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和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故事村、民歌村的发现考察与评审推荐活动,这里对这两个民间文化村的发现与建设直接记述。
-
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簇桥小学校建于1905年,学校在"求善求真,成己成人"的校训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下,正在践行把学习艺术的幸福快乐带给每一位学生。从2008年开始,学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体育传统项目——抖空竹引入学校,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学校班班有空竹课,人人会空竹,被授予"非遗空竹技艺传习基地"、《中小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功案例与课程开发》项目实验学校等称号。
-
作者: 陈焱茹,屈正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前言 近年来,“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环境的推动下,成为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体.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尤其是在营造乡风文明、带动产业经济、凝聚民心民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历史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