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汪筱文:艺有道 思传承

    作者: 徐嘉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制作技艺 工艺厂

    描述: 苏州灯彩,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以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外观,和高雅浓厚的文化气息而独具一格,历经千年自成一派。如月光般柔和的光透出晕着山水画的白色绸面,穿过亭台楼阁造型的灯罩,再以檀色的木质框架固定,这灯只看一眼便知是出自江南,它的韵味足以让它随意融入任何风格的装饰里,营构出一隅优雅惬意的角落。这绝妙的苏灯,出自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制作技艺传承人,一直在坚守着最传统的技艺制作的苏灯制作工艺大师汪筱文。

  •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审思和路径 ——基于某医学院校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调查

    作者: 徐乐月,张丽娟,李艳艳,李晓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医学生 认知度调查 人文素养

    描述: 基于对某医科学院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调查分析,认为调查结果反映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在社会层面未成合力,学校层面人文教育资源不足,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现状的审思,建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应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进行,营造浓厚的“以文化人”氛围,构建完备的人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非遗为代表的人文知识,使人文素质培养取得实际成效。

  • 天水雕漆手工作坊“再现”与“创新”

    作者: 王鹏鸣,潘韶华,汪鑫浩,高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手工作坊 空间功能 陈设 天水雕漆 伏羲街

    描述: 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的"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生命力,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仍需进一步探讨使其能够真正达到"非遗保护"的创新策略。文章以探求天水雕漆"作坊式"创新模式传承为目的,通过文献搜集与实地调研对天水雕漆的技艺特色和技艺技法等研究,对天水雕漆作坊室内陈设及室内功能空间进行探讨以期达到优化工作环境,吸引顾客,对其历史技艺进行传承发展的目的。

  • 非遗虎门林旁粽的人文情怀初议

    作者: 叶壮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林旁粽 人文情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东莞市级非遗虎门林旁粽,以其独特的编织和造型,展示了岭南地区源远流长的独特的生产生活风俗、人们开拓大自然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情怀基因。文章旨在通过虎门林旁粽在非遗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深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与后劲,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 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创新探索

    作者: 祁 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新时代 非遗 探索 创新

    描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然而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称非遗),如何更好地将这些非遗资源不断的传承并发扬下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最近几年,尽管国家大力支持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有大量的非遗资源在不断消失。为此新时期我们必须重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从多种角度出发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 非遗保护下陕西面塑艺术的传承

    作者: 雷保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陕西 非遗 面塑

    描述: 面塑艺术由来已久,它是对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体现。面塑艺术在 当时反应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水平。面塑这项艺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以及艺术家们对其不断的完善, 去其槽糠,取其精魄的保留,现在已经正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是,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多种元素文化的冲击之下,面塑艺术面临失传。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下陕西面塑艺术的传 承工作。

  • 汉麻“编织”致富路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文化大院 后期加工 宁夏银川市 非遗传承人 培训室 收货 汉麻

    描述: 每隔一段时间,非遗传承人张璟就要去村里“收货”.推开宁夏银川市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农民文化大院培训室的房门,欢声笑语“扑面”而来.只见20多名村民正围坐在长桌旁,手上有节奏地摆弄着麻绳和钩针.钱包、杯垫、地垫……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编织品.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璟两年前就开始在滨河家园四村开展麻编工艺技能培训,不仅手把手免费教授村民用汉麻编织各类物品,还以计件的方式批量收购,用于后期加工和制作.

  • 湖北民歌村、故事村开发琐忆

    作者: 刘守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民歌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村

    描述: 在十余年来国家强劲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湖北的“三家三村”备受国内外关注。“三家”即故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和刘德方,“三村”即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本文作者刘守华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和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故事村、民歌村的发现考察与评审推荐活动,这里对这两个民间文化村的发现与建设直接记述。

  • 封面简介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簇桥小学校建于1905年,学校在"求善求真,成己成人"的校训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下,正在践行把学习艺术的幸福快乐带给每一位学生。从2008年开始,学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体育传统项目——抖空竹引入学校,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学校班班有空竹课,人人会空竹,被授予"非遗空竹技艺传习基地"、《中小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功案例与课程开发》项目实验学校等称号。

  • 寻味

    作者: 赖妍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国庆节,我和爸爸来到北京路上的广州市青少年文化宫,参加“小凤饼”非遗制作展示活动。到底什么是小凤餅呢?我带着疑问来到活动现场。 活动邀请了小凤饼传承人薛锐明伯伯,他给我们现场分享小凤饼背后的传承故事,并且手把手教我们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凤饼。别看那么小的小凤饼,制作材料不包括水都有十种,白芝麻、白糖、玉米油、冰肉……材料非常多。

  •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分析

    作者: 陈焱茹,屈正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乡村振兴 传承

    描述: 前言 近年来,“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环境的推动下,成为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体.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尤其是在营造乡风文明、带动产业经济、凝聚民心民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历史性任务”.

  • 守护乡韵 传承非遗

    作者: 王荔珊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马鞍山市 非遗保护 检查督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大常委会

    描述: 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执法检查督促相关工作依法开展,让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聚焦非遗保护马鞍山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级2项(当涂民歌、东路庐剧)、省级21项、市级54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 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1人、市级12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马鞍山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