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广州榄雕的原材料探析

    作者: 彭小荣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榄核 基地 保护

    描述: 核雕(广州榄雕)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该区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自古以来,增城一直是榄雕的原材料榄核的原产地,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这种微雕艺术原材料的深入探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 本地·经济信息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商务楼宇 减税政策 背街小巷 文化产业园区 智能制造 小规模纳税人 核心区 财政局 标杆企业

    描述: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6月1日起实施6月1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正式实施,一系列关于非遗保护的组合拳将打出。据悉,北京将加紧制定出台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及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代表性项目与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管理办法

  • 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非遗名录

    作者: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名录 疾病防治 藏医药 传统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生命观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2018年11月28日,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

  •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李尚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当保护并传承。尤其是在当前非遗保护视角下,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剖析当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希望最终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获得人民群众的关注,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

  • 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认知及开发

    作者: 尹乐,潘立新,吴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旅游认知 旅游开发 皖东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皖东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对皖东地区非遗项目的游客认知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对皖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了解程度、喜爱程度、关注度、兴趣度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同时结合这一结论,探索具有皖东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之路。

  • 非遗保护视野中彝族“梅葛”的活态传承

    作者: 胡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非遗保护 彝族 口头传统 濒临灭绝 活态传承 文化多样性

    描述: 一、彝族“梅葛”的文本表述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文化传统,作为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人类的“口头传统”作为非遗的重要内容和样式进行了表述。史诗“梅葛”作为楚雄彝族最为重要的口头传统,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 非遗如何走进高校课堂——以惠山泥人为例

    作者: 钟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高校课堂 惠山泥人 非遗

    描述: 无锡惠山泥人始于宋盛于清,已有千余年历史,是绽放在太湖之滨的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2016年惠山泥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非遗进校园”无疑是现代教育的时代要求,而非遗进高校课堂更是实现国家非遗保护计划正确的选择。本文将以惠山泥人为例,从技艺传承、文化推广、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阐述非遗如何走进高校课堂,如何结合专业教学融入高校课堂。

  •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

    作者: 孟令法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立法过程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政法

    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奠定了制度保障。作为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产生的行为依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晚于物质文化遗产,但前者显然离不开后者的立法基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真正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末,除了对国际动态的学习与借鉴,清末以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民俗文化的关注及文化遗产概念的"非物质"理解,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保护提供了学理支撑,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带来法理依据。不过,作为行政法的《非遗法》尚有诸多不足,因而需在对接其他法律法规的同时,颁行"实施细则",做出更为准确而详尽的"司法解释"。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以寿县为例

    作者: 黄克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民间文学

    描述: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媒介属性,以及其对口语交际环境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保护必须走活态传承的道路。具体而言,可以从开启青少年亲近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传承路径、开拓其城市传承空间、建构其网络传承媒介等方面强化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创意维度思考

    作者: 楚国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抢救性保护 立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度 传承性 生产性 创意 持久性

    描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主要经历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三种保护方式,并不断结合立法保护推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持久性和完善性。抢救性保护是基础,整体性保护保障,生产性保护是动力,立法保护是支撑。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

  • 文人与王致和臭豆腐

    作者: 易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王致和 北京西城区 酿造技艺 卡通形象 非遗传承人 腐乳 臭豆腐 延寿寺

    描述: 2019年7月10日上午,北青报教育圆桌进行了一场以"跟小记者们一起寻找王致和"为主题的活动,"前门楼子九丈九,三桥四门五牌楼"。30多个孩子围绕在北京彩绘非遗传承人张忠强身边,听他讲前门的历史。2019年是"王致和"创立350周年,2008年,"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在北京西城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是首农食品集团的二商王致和公司,他们特意带来了自己的文创产品——卡通形象"王小和"彩塑。前门五牌楼下,小记者们

  • 巴渝巫文化衍生品研发策略探析

    作者: 许伟,何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衍生品 非遗文化 巫文化 衍生型 创意设计 文创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品品牌 创意转化

    描述: 针对巴渝巫文化的文化主题,对巴渝巫文化的现代文化衍生品进行创意设计研究,解决了传统巴渝巫文化濒临灭绝和弱化的问题,大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生态保护水平。本文在进行文创衍生品保护性开发方面,做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考路径和设计策略方法。这对其他非遗文化做出文创产品研发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