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彭小荣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核雕(广州榄雕)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该区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自古以来,增城一直是榄雕的原材料榄核的原产地,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这种微雕艺术原材料的深入探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
作者: 李尚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当保护并传承。尤其是在当前非遗保护视角下,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剖析当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希望最终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获得人民群众的关注,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
-
作者: 胡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非遗保护 彝族 口头传统 濒临灭绝 活态传承 文化多样性
描述: 一、彝族“梅葛”的文本表述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文化传统,作为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人类的“口头传统”作为非遗的重要内容和样式进行了表述。史诗“梅葛”作为楚雄彝族最为重要的口头传统,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
作者: 孟令法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立法过程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政法
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奠定了制度保障。作为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产生的行为依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晚于物质文化遗产,但前者显然离不开后者的立法基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真正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末,除了对国际动态的学习与借鉴,清末以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民俗文化的关注及文化遗产概念的"非物质"理解,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保护提供了学理支撑,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带来法理依据。不过,作为行政法的《非遗法》尚有诸多不足,因而需在对接其他法律法规的同时,颁行"实施细则",做出更为准确而详尽的"司法解释"。
-
作者: 黄克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媒介属性,以及其对口语交际环境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保护必须走活态传承的道路。具体而言,可以从开启青少年亲近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传承路径、开拓其城市传承空间、建构其网络传承媒介等方面强化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