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探析安徽淮南豆腐“非遗”的创新性保护与发展

    作者: 关永强 ,刘玉梅 ,苏贤,周彤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淮南 产业化发展 豆腐文化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了解淮南市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的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利用"产业化"思路创新"非遗"保护方法,以发展代保护,发掘"非遗"经济价值,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和利用路径探析*

    作者: 林晓平,张金金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核心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利用路径 客家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原生态"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关于保护非遗"本真性"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操作和实施。鉴于此,提出保护非遗核心要素的观点。非遗的核心要素是决定非遗的性质、功能与特色的因素,包括非遗的本源、信念、基本内容、主要形式、主要物品、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等。通过对其概念、构成及特性的论析,试图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借鉴,以增加其现实的可能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关于非遗的利用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这方面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也不乏成功事例,对其利用的途径包括弘扬优秀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制作传统器物、促进旅游发展等。在非遗的应用方面应该注意的是:不能牺牲保护来进行利用,不能过度利用,利用与保护须有机结合。

  •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作者: 钱沂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及发展的研究 三江侗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具有丰富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资源,"非遗"提升了三江侗族的知名度,但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发展还处在外热,内冷的尴尬阶段,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途径.

  • 祭祀与酬神演剧——道教信仰下徐沟背铁棍原生内涵与多元艺术形态研究

    作者: 祁红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内涵与艺术形态 非遗文化 道教信仰 山西徐沟背铁棍 水神祭祀傩戏

    描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沟背铁棍,是山西晋中地区民间道教信仰“水神龙王”的历史积淀。此项酬神傩戏是集民间文学、美术、舞蹈、音乐、故事、杂技、工艺、戏剧等艺术精华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它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宗教、社会政治和民族心理情感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徐沟背铁棍的原生性真实起源,加深对道教神明祭祀傩戏的内涵理解,分析其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对记忆、保护、发展和创新徐沟背铁棍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浅论非遗保护传承的梁平实践

    作者: 文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实践方式 梁平非遗

    描述: 梁平自古人文荟萃,地灵人杰。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比灿烂的非遗文化。近年来,梁平非遗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非遗发展战略为目的,精心组织和开展非遗保护传承重要工作,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方向、有重点的推进非遗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 徐州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黄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徐州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路径

    描述: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搭建传统文化与文化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成为了地方性文化表述迈向世界的通衢,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认为可以实现向文化产品的转化,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徐州文化创意产业为例,通过分析徐州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创新,提出徐州"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解说系统研究

    作者: 李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向导式解说系统 自导式解说系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描述: 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怎么去呈现展示解说,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是值得探索的。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为例,分析非遗馆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的具体情况,提出新形势下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的配合措施以及优化策略。

  • 乡村振兴视角下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培养路径 ——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作者: 李兴武,章黎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本土人才 乡村振兴 培养路径高职院校

    描述: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当地村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贫致富。但相关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地本土人才缺乏,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基于此,针对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的培养,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服务非遗本土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 论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作者: 唐杰晓,曹烨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古村落 数字化 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安徽

    描述: 近年来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科学规划、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使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随着"数字化"建设推进,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制订统筹跨部门政策措施,加强资金和设备投入,建立统一的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服务平台,开展非遗工作人员和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培训,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开发合作,积极开拓非遗数字资源与文创产业的结合,共同推进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数字化"进程。

  • 河源非遗“凳板龙”舞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伍培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河源 传承 非遗 凳板龙 创新

    描述: 非遗是集人的社会需求、精神需求、自然需求的活态文化,2004年中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文件来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整体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态势,但由于部分项目工艺落后、形式单一、传承人不足等诸多原因,部分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互联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如何保护并传承非遗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将对河源非遗"凳板龙"舞传承与创新展开探究。

  •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作者: 孙欣,郭雅静,李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字化 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在数字信息化时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应当积极寻求信息化的渠道和方法。基于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合理采用先进的科技,将数字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就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群众文化活动中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作用

    作者: 叶素珍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保护传承 群众文化活动

    描述: 现如今,文化已成成为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非遗文化保护的相应措施,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文化进行创新,确保群众文化特色,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设施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