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王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描述: 发展问题虽是联合国的支柱性议题之一,但文化对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自始就得到认可。长期以来,肯定与否定文化多样性价值的观点同时并存、相互对立。这种转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年)为契机,文化之于发展的重要性终得肯定。在20世纪90年代末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要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政策目标影响下,"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概念被引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中。受制于"文化与发展"国际议题的讨论进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非遗领域后呈现出活跃、停滞、再活跃的阶段性特点。自2016年修正《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新增可持续发展专章后,该理念在近年非遗名录评审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如今,可持续发展更被认为是国际文化遗产法的一项法律原则。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2021-2030年)的国际背景下,保护非遗的意义将进一步得以拓展。
-
作者: 潘锡杨,于丽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赣南是全国最大的客家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建设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对赣南客家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的新鲜尝试,与系统论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文化生态保护区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子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子系统和社会支持子系统。优化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系统运行机制,必须做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历史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
-
作者: 刘立英,汤立许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体系 标准化
描述: 标准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体育非物质遗产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依据《非遗法》,以标准化理论为基础,将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称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具有学理性和简约性;标准化建设应兼顾简化性、通用性和动态性特征,内容体系构建可从调查、认定、记录、建档、传播、传承和开发利用7个方面着手,遵循实用有效、层次分明、效益最佳的原则;指标选取采用德尔菲法,多轮次调研最后确定为符号标准、保障标准和执行标准三个维度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体系。为了加快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进程,需加强标准化的顶层设计,深化标准化理论,完善标准化监督机制,规范各部门权责,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以期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思路与借鉴。
-
作者: 张恝锴,李爽爽,李淑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文化遗产,其保存传承难度大,今天我们选择由大学生活态传承不失为非遗保护的一绝佳方式。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广西非遗传承的时代机遇,同时归纳出当代非遗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广西民俗民情,提出非遗传承的思路。
-
作者: 王巨山,顾纯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提出的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由于理论研究不足,我国目前非遗保护实践中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作用认识的争议不断。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界定与作用阐释出发,总结国内十余年的非遗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实践形式,指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在当下非遗保护中所发挥的知识习得、"意识"唤醒、人才培养、深化研究以及弥补传承人群知识不足、增强文化自信和提升项目发展活力的作用;对于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与影响评估,应着眼于长远,既应注重个体差异、个案与当下,也要着眼于项目存续、社区发展与未来。
-
Spring MVC模式下青海非遗工艺品在线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 潘春花,彭英杰,任景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工艺品 民族文化 在线销售 MVC Spring
描述: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产生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其中部分工艺品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这些优秀的民族非遗工艺品推广和传播受到很大限制。利用Spring MVC技术和MySQL数据库设计并实现的青海非遗工艺品在线销售系统,既可以促进民族工艺品市场推广,又便于民族工艺品统一销售管理,还可以为青海多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
作者: 韩顺法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传统手工艺是非遗经济的主要支撑,也是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本质上,非遗经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非遗经济的复兴提供了现实基础。非遗经济是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制造业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非遗经济发展是一个关乎文化、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命题。我国非遗经济的发展资源丰富,行业覆盖类型广;逐步受到国家各层面产业政策的关注;但仍然面临创新不足以及过度商业化等现实问题。为此,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内容及精神,制定非遗经济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推动非遗类特色小镇发展,塑造良好非遗经济生态等。
-
作者: 李群群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在实现"非遗"活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生活方式变迁与全球文化趋同,人们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认同度下降,当前,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正面临着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规整、旅游品牌感知性较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生存环境出现破碎化等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在"非遗"视角下对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泰山石敢当文化资源的规整、汇聚地的建立、传承人的培育、民众认同感等方面提出旅游活化措施。
-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非遗工艺传承的思考 ——以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为例
作者: 刘宇,谭晶晶,梁晓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现存的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了解非遗传统工艺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研究发现,充分利用"市场+非遗"的现代化之路和"文创+非遗"的创新之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打开市场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作者: 杜艳艳,李爱香,李明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潍坊本地非遗文化绚丽多彩,具有厚重的传统底蕴,将潍坊区域非遗项目引入专业课程体系,融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开设"民艺鉴赏与文创设计"等通识课程普及非遗文化、开设"民艺鉴赏与制作"等专业拓展课程传承非遗文化、改革"视觉特效设计"等专业课程体系置入非遗文创主题项目,创新非遗文化,从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在跟随非遗传承人的传授、针对非遗文化的创新设计过程中,强化青年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知,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共同培养具有非遗传承创新素质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助力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