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57 条数据
-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传承“零陵渔鼓”活动走笔 2020-06-01
5月17日上午,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在永州一中体育馆隆重举行"炫彩社团展演暨传承非遗(零陵渔鼓)拜师仪式"。30多名学生通过向师父行礼、斟茶敬师、宣读拜师帖等步骤,向76岁高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零陵渔鼓"传承人唐天宝行拜师礼,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关注。神仙岭小学将渔鼓"请"进课堂,既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又形成了独特的办学
-
珠算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2020-06-01
珠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是我国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珠协系统对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和认定工作认识不足,且珠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常之少,这不利于珠算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应高度重视珠算项目传承人遴选工作,借鉴成功实践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同珠算项目特点和传承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
-
米市巷街道口述非遗史“抢救性工程”进行时 2020-06-01
近日,米市巷街道两位市级非遗传承人参与了拱墅区区级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工作,成为全区首批12位完成影像拍摄的高龄非遗人. 这项口诉史记录工作,被称为"抢救性记录工程",用于研究运河两岸的传统文化,能够直观、客观、形象地将运河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确定"的形式保存下来.
-
残疾人非遗就业可行性探究 2020-06-01
残疾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谋生手段在当今社会已逐渐形成一种就业现象。残疾人+非遗的结合,既能缓解残疾人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又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的发展,减轻社会双重负担,且在融合实践的过程中能各取所需,达成双赢局面。目前,国内残疾人非遗就业与剪纸、刺绣等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合作紧密,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社会价值的产业模式,这给国内残疾人就业的困境带来了新的思路,同时也给非遗的传承带来的新的方向。
-
杨昌芹 赤水河畔的“竹编姑娘” 2020-06-01
我提的包,戴的手镯、耳环,平时穿的衣服,都是竹编的,竹编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在2020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一边为大家展示自己的竹编技艺一边说。从小在赤水河边长大的杨昌芹,对大山和竹林非常熟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杨昌芹成为贵州省竹编工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办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并通过竹编带领周边的留守妇女脱贫致富。杨昌芹也因此当选为第十二届贵州省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非遗美食》:从美食切入,以文化为根 2020-06-01
节目真实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匠心技艺以及非遗美食的制作过程,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倡议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纳入国家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饮食类项目数以万计。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
打造非遗教育新样态 2020-06-01
2018年9月,全国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一场“非遗文化”的饕餮盛宴惊艳四方。我们在欣赏这些精妙绝伦的非遗项目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如何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多年来,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秉承“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的有效途径,构建起了“华彩传薪”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今,已有30多项非遗项目变身学校课程。
-
现代学徒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在传统的师徒制模式下,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人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优势、以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本,以培养现代学徒职业价值认知,来强调工学结合、多元化培养,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