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57 条数据
-
争当小小非遗传承人——上杭县“古蛟红色吹叶队”启航 2020-06-01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精神,培养陶行知倡导的"艺术的兴味"核心生活力,蛟洋镇坪埔小学开展了争当"小小非遗传承人"系列活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和蛟洋镇(简称:"古蛟")是革命老区,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古田召开,"闽西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蛟洋召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树叶吹奏技艺是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是我国优秀传统艺术,也是"古蛟"地区山乡民间的传统,曾为革命老区鼓舞士气、妻送夫
-
东明粮画:1700年的“精神食粮” 2020-06-01
不久前,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明粮画”传承人韩国瑞在外交部蓝厅为世界展示了如何用五谷杂粮拼粘吉祥图案。东明粮画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始于民间,传于民间,兴于盛世,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艺人利用粮食、草籽、菜籽、花种等颗粒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处理后,加之染、切、拼、粘、排、雕等工艺,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在木板或瓷盘上拼粘各种吉祥图
-
“非遗”时尚超出想像 2020-06-01
《延禧攻略》在这个夏天赚够了话题度,也让非遗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久前举办的2018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其中最亮眼的元素之一。400余件非遗跨界作品为观众展示了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的妙手匠心。
-
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及模式分析 2020-06-01
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优秀的民族文化,历经了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得以延续至今.然而,到了现在在现代化进程中却着面临人亡艺绝的窘境.如何让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发展下去,保护好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一件时间紧任务重的大事.本文阐述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形势提出非遗文化传承人培养的路径及方法,创新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
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面对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进行思考,提出了优化各级保护部门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基层保护单位职能作用等一系列工作措施.
-
“非遗工作”与“非遗传承” 2020-06-01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传承"二字是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在笔者看来,传承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延续和项目传承人"授徒传艺",另一是指政府部门"非遗工作".二者的目标、责任、实施、成果等种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模糊混淆,就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偏差甚至损害.
-
传承+创新,可拉动千亿级市场 2020-06-01
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一块金字招牌,彰显着“遗产”的稀缺性,成为各地企业和资本眼中的金矿,并试图用商业手段进行一场救赎。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出博物馆,借助互联网,衍生创意设计,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保守估计,非遗市场化在传承与创新的摇摆、平衡间,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
-
例谈运用非遗文化提升幼儿教育趣味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教学的一种尝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教师要以兴趣为导向,给幼儿们播下热爱“非遗文化”的种子。为此,首先要求教师科学地选择文化主题,迎合学生对文化的兴趣爱好,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其次要求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师让幼儿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创造感知领悟非遗文化内涵的机会;最后游戏结束之后,师生应对本次活动做出评价总结,反思经验与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