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5 条数据
-
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跨文化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0-06-01
外宣翻译是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强调“努力跨域文化鸿沟”和“符合目标语国家的语言习惯”的翻译原则要求译者在壮族非遗文化对外译介过程中,需注重分析其中的跨文化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增强壮族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
目的理论视阈下的非遗外宣文本翻译技巧探析 2020-06-01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是有效的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过程.因此应结合非遗文化的负载词以及汉英语言间差异,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文本翻译技巧进行探究,并以目的理论来引导非遗外宣文本翻译应增强对其英译质量进行有效提升,进而在完善的翻译技巧下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文本质量有效提升,进而为我国文化的走出去提供坚实保障
-
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对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工匠精神,提高海外文化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资料、网络平台与国际活动的现状调查,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由此提出从政府支持、高校合作、专家指导三方面进行改善,以期为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工作提供对策,引起学术人士对非遗翻译的研究,并呼吁各界加大相关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
“一带一路”背景下宜昌民俗类非遗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2020-06-01
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政策下,和"一带一路"国际交流背景下,外宣翻译在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对外宣传等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宜昌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孕育了独特的民间文化,保存了大量表现形态多样、文化价值极高、原生态极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着重以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外宣翻译为例,对宜昌民俗类非遗外宣翻译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合理的民俗类非遗外宣的有效翻译路径.
-
跨文化国际传播视阙下非遗类旅游产品的汉俄翻译策略探究_x000d_——以山东省"5A"级景区为例 2020-06-01
作为"齐鲁之邦"的山东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本论文选取山东省"5A"景区的非遗类旅游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国际传播和旅游翻译理论出发,对其汉俄翻译的策略做出全方位的可行性探讨,揭示出译者要注重语言文字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失与重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相关译者在"非遗"外宣翻译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本文以中国的主要"非遗"文化为例,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分析"非遗"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失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补偿与重构策略。
-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英语教学 2020-06-01
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并使其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得到更强的生命力,翻译工作是根本。把非遗翻译融入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更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非遗英译教学的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非遗英译教学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形成正确的非遗英译思路,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完成非遗文本的翻译,起到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现状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十三五”期间成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文化转向”视野下的非遗英译工作也崭露头角,正译与误译现象并存。本文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出发,为翻译人才培养的提供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