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马知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属于非遗传统文化既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部分,如"三寸金莲"就属于典型的文化糟粕。当前一些地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了摇钱树,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打造假民俗,甚至将一些荒唐的民间习俗、传说申报为非遗项目。这其实是在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生态,也是在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 代改珍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传统手工艺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成为被认定的非遗,有些尚未被列入,但同样是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并以各种形式传承着,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河南新郑裴李岗村的生土建筑营造工艺就属于这种类型,未被列入保护名录,但事实上被当地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规模、系统化地应用。2018年初,政府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再现裴李岗8000年前就存在的生土建筑群落,构建生土艺术景观群落,通过游客消费空间的加入,重塑了乡村空间,共同组成历史文化主导、游客深度体验的乡村场景。同时,政府主导、集体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以制陶、香包、剪纸、虎头鞋等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生产,增加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丰富了游客参与的体验内容;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受众的普遍认可,也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
作者: 刘廷新,李红兵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大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是常州的母亲河,见证了常州的历史变迁和文明演进,孕育了沿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市的曲艺类非遗资源丰富,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保护名录。自兴起非遗保护热以来,尤其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和运河常州段文化带建设立项之后,常州市各级政府在曲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在传承机制、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培养、传播平台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不均衡、观众群体严重老化萎缩、表演形式单一、部分曲艺濒临消失、传承基地和生态保护区建设乏力等问题。
-
作者: 黄薇,孙文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年画娃娃变成可爱的抱枕,大熊猫化身屈原讲述端午节的来源,身着精美汉服的年轻人玩起了“快闪”……6月4日—9日,四川省非遗主题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巴蜀工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新成果展”在成都揭幕。近百件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统手工技艺类精品、200余件优秀文创产品及10余场现场活态演示、互动体验活动为广大市民全面展现了我省“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的非遗保护成果和优秀实践。四川历史悠久,巴蜀文化厚重,非遗资源丰富。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非遗保护的路径,大力推
-
作者: 张油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今体育产业迅猛发展,市场细分和各产业交叉融合、互促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特别是基于“体非遗”进行深度旅游的提出和发展,为“体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和机遇。二者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彼此资源和市场的无缝、有机衔接;其融合、互促发展的有效动力体系为:“体非遗”保护迫在眉睫的助推力、“体非遗”旅游挖掘开发成功案例的引擎力、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压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力、深层次旅游需求提高的驱动力;其交叉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挖掘开发性融合、深度体验性融合、创意创造性融合、多功能性融合四种路径。
-
作者: 阎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一、传承现状分析(一)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青岛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拥有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剧、音乐、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国家级的有:胶州秧歌、崂山民间故事、茂腔等;省级的有: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宗家庄木版年画等;市级的有:胶州民歌、平度草编工艺等。青岛非遗保
-
作者: 张红姬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主要是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生态环境,传承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营造非遗的适应生态环境是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基础。大力倡导和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和积累非遗的广大受众,是扩展非遗生存空间的有效方法
-
“两创”视域下徐州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思考
作者: 仇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徐州地区 产业化发展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也为我们开展"非遗文化基因"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非遗精神文脉"的当代表达方式指明了方向。苏鲁豫皖交融地的徐州地区,自古为文化交融和创新区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众多,背后集合着区域文脉和技术精髓,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集功能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体现当地民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认同。本文在"两创"背景下,以徐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点,提出以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为引导,以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为依托,以市场有效运作为抓手,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遵照市场规律运作,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互促路径,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其他城市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侧记
作者: 芯源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生活 侧记 自然遗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
描述: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捉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了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