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当少先队教育遇上“非遗”

    作者: 窦依群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发展史 中华民族 青少年活动中心 少先队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是华丽的乐章: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青少年活动中心将“非遗”融入少先队教育之中,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索。万寿路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弘扬、普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

  • 吉林艺术学院非遗传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实践路径

    作者: 郗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非遗 吉林艺术学院 保护

    描述: 自2017年承办国家文化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两年来,吉林艺术学院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努力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深入挖掘吉林省丰富的非遗文化基础,促进形成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和品牌。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吉林艺术学院特色的非遗传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实践路径。

  • 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研究

    作者: 王雪,李亚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开发潜力 长治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描述: 运用AHP法和专家打分法对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治市整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潜力较好,其中长治县、长子县、襄垣县、沁源县、城区、潞城市开发潜力优于其他区域,适宜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黎城县、平顺县、沁县开发潜力居中,可以在非遗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开发;屯留县、壶关县、武乡县、郊区开发潜力较差.

  •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分布特征及成因

    作者: 章永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组团状分布 不均衡 带状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因 类型结构

    描述: 通过对吉林省政府公布的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统计和分析,与国家和其他各省比较,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是类型结构,还是地域分布、民族分布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类型结构方面,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划分为四个梯队:传统技艺类数量最多,属于第一梯队;传统美术和民俗类次之,属于第二梯队;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医药数量接近,都在20~30项之间,属于第三梯队;曲艺和传统戏剧数量最少。在地域分布方面,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中部和中西部,在这种带状空间分布特征下,又呈现以部分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组团状集聚分布特征,且不同类型非遗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在民族分布方面,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但朝鲜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呈现出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影响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地域和民族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历史文化、民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权利维度辨析:以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民俗的诉求为例

    作者: 马千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民俗保护 劳里·航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中国家 《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描述: 国际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的形成有着若干源头,其中包括目的论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对本国民俗进行保护的诉求。这一诉求既有"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构建民族国家认同的因素,也有保护遗产持有社区的文化与经济权益的现实背景,还有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层面遗产保护话语权的维度。以劳里·航柯为代表的民俗学者则为"非遗"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持。《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是国际层面相关讨论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今天"非遗"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原则和保护社区各项权益提供了伦理参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及其营销技巧

    作者: 张晔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营销技巧

    描述: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非遗产业化经营在保护传承中的经验,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发展方面的可行性路径及营销技巧。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状及问题研究

    作者: 张娜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现状 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对其进行保护、展示与传播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国家建设非遗展示设施的政策导向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展示场所,并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征。但基于非遗本体项目的特殊性及活态性,在现有的非遗展示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态化的问题。

  • 2018“锦绣中华”恭王府非遗惊艳大秀

    作者: 仲建春,陈珂,阿杜,赵悦,马莉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现代生活 传统工艺 自然遗产 中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创意 现代服饰 王府

    描述: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举行。此次非遗服饰秀充分发挥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创意融合的引领作用,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充满东方气质的新中式服饰给秀场嘉宾以深刻而独特的美学体验。此次非遗服饰秀的大多数时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传统工艺,涵养东方美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滇海虞衡志》的文献价值及利用

    作者: 陈海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滇海虞衡志》 文献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价值

    描述: 《滇海虞衡志》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方志,记述了贝叶经制作、造纸、玉器制作等传统手工艺以及农耕、生产、节庆等民俗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为非遗保存提供了良好范式,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考证依据,为非遗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补充,可以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药品食品生产以及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 大数据技术在少数民族女性“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应用 ——以壮锦为例

    作者: 许意如,贺剑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壮锦 大数据技术 传承人 女性

    描述: 近些年,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加强,各级政府也强化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少数民族女性在手工技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有特殊的优势地位,而她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冲击又更为严重,所以该文以广西壮锦为例,探索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女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而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新信息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该文将大数据技术与培养女性壮锦传承人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女性壮锦技艺传承人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培养。

  • 方言文化的法律保护:定位、归因与进路

    作者: 夏先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方言文化 方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言权利

    描述: 方言的法律定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实践中因传承载体的单一定位而大大限定了方言保护的实际效果,故有必要回归到方言文化自身的"非遗"定位。方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濒危危机与特征弱化的势态,其法律因由包括发展方言与推普政策的"零和博弈"困局、方言保护缺乏明确规范指引、法律适用对方言用语的天然排斥、方言歧视的法律救济阙如。方言保护的法律进路构建包括:立法上确立个体与群体方言权;弱化行政管制与采用柔性行政指导;司法制裁失范行为以及对方言用语的特定践行;提升社会整体方言权利意识与加强公共服务供给;通过调查传承与馆藏存档对方言协同保存。

  • 四川亮雪工艺传承基地 小剪刀 大情怀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剪纸艺术 巴中市 工艺传承

    描述: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四川亮雪工艺传承基地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间艺术"为宗旨,从事剪纸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创新、设计、生产和销售。基地目前有居家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残障人士和基层妇女71名,公益帮扶700余人,先后输出150名骨干人员在各地从事剪纸技艺。获得全国全省以上金银铜奖项、收藏和入展共60余项(次),得到了人社部、文化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经信厅和人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