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限回归”:传播时代进程中社群模式的断裂——以昆曲为例
作者: 李彦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有力的文化根基,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公共话语和各抒己见的交流平台,受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空间。一些学者意图利用新媒体打造一条专属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道路,就"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提出一系列想法。传播时代进程对昆曲发展的影响使得社群培育的实际操作或许还有可斟酌的空间,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受众如何获取昆曲社区的资源基础是其中的主要方面。传统昆曲建立对应社区的条件在现代化语境的框架中似乎面临着一些缺失。昆曲的社群模式在传播时代进程中经历了高低起伏,受众参与昆曲的行为方式虽然同前大众传播时代保有相似之处,但受众的行动意义在现代化演进过程中有了实质性的转向。昆曲的社群模式与昆曲文化在传播时代进程中经历了从本质意义(历史观)到精神实质(受众行为)上的断裂,昆曲社群模式的断裂、传受关系的质变,皆显示出昆曲在现代化语境中的回归与旧有方式存在着本质差别,那它的回归是有限的。正视非遗资源获取的困难与不便,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的培育昆曲社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以江西省图书馆建设《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为例
作者: 王文杰,秦珏,吕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本文从内容框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简要介绍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建设情况,并通过分析江西省图书馆建设非遗库遇到的困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
作者: 黄明亮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极为对于我国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努力的引导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传承工作当中。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有效的将"非遗"舞蹈元素融入到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不仅可以使我国高校大学生能够有效的肩负起传承弘扬"非遗"舞蹈的重大使命,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质量以及成效。但是现阶段,在实践发展高校"非遗"舞蹈教育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较为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导致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质量以及"非遗"发展速度都难以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就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与"非遗"舞蹈发展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质量以及"非遗"舞蹈发展的速度。
-
作者: 高璇,张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收音机接收信息开始到后来电视机的出现,再到今天新媒体网络时代各种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产生.回首这40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代,各种媒介资源融合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传播值得我们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研究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新路径,并结合当下较火的短视频传播平台抖音APP,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新路径以及如何有效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45位“守艺人” “结业”,展出作品近百件
描述: 近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一期雕刻培训班结业典礼。45位学员经过近3个月的学习、实践、创作,顺利完成答辩,取得结业证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处长刘革,广州市人社局副巡视员陈玉元出席结业典礼。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开始启动,主要委托著名院校开展非遗传承人群大面积培训,提高传承人群的学习能力、传承水平,进而提高传统工艺的品质,扩大中国传统工艺品市场认知度和市场份额,促进传统工艺更加广泛地走进现代大众生活,从而带动千家万户就业,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新台阶。
-
作者: 刘佳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中,由银川艺术剧院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元素而创作的舞蹈作品《公婆戏》令观众们眼前一亮。本文正是笔者对此作品观后的感想和思考,并通过对该作品中“非遗+舞蹈”创作方法的进一步探析,认为运用其来进行舞蹈创作,既能为舞蹈创作增添了新活力,又能为文化传播增加了新途径,乃是让舞蹈创作与文化传播“两全其美”之事。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高校素质教育对接路径新探——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
作者: 郑士林,张冬满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社会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困境,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肩负紧要的历史重任;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无论从'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其内涵文脉,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还容易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着力打造形成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高效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
描述: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有多远?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的同学们告诉你,“非遗”就在身边。 每周三的下午,十三中锁金分校的音乐教室里就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唱声,那是白局社团的同学们在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南京白局。南京白局诞生于600多年前的云锦织工坊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音乐教师乐康的组织带领下,白局社团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春秋。
-
作者: 小谭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4月21日上午,潍坊市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表演大型巡游活动,来自全国范围内20个特色非遗文化项目齐聚一堂,沿风筝广场、胜利街至人民广场巡游,巡游盛况空前、场面壮观,热闹非凡,给全市人民带来一场文化与精神的饕餮盛宴。海阳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莱西木偶戏、辽宁海城高跷、陕北腰鼓、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