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活态传承视域下永新盾牌舞融入舞蹈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路径

    作者: 王龙生,罗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活态传承 永新盾牌舞

    描述: 永新盾牌舞主要流传于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一带的各个村落,其气势磅礴、风格独特、雄浑刚健,队形变化多端。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新盾牌舞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教学实践价值同样不容忽视,故此,将永新盾牌舞融入高校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活态传承的意义与路径,是对当前"非遗"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的有力举措,也是对高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积极回应。

  • 版画课程,绽放艺术之美

    作者: 段靖娜,许琳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围绕全面提升学校美育品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瀍河回族区第二实验小学把版画艺术引入课堂,打造了"非遗进校园,一校一特色"的教育特色。版画是造型艺术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人民大众无比丰富的情趣理念和审美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瀍河回族区第二实验小学把版画艺术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把版画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与人文素养。

  •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审美困境探析

    作者: 周韧,李鑫斓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审美 非遗 朱仙镇木版年画

    描述: 朱仙镇木版年画从色彩、构图与形象上都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但在现代技术发展及审美变迁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市场。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可见,由于时代审美风尚变迁和人们的审美心理改变,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再具有传统的情感寄托价值,年画背后所体现的"人—物"情感连接在现代社会遭遇断裂,这也使朱仙镇木版年画陷入当代审美困境。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当下的传承者也正积极寻求创新,力求走出当下的审美困境,使非遗文化重新焕发现代活力。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刍议

    作者: 龙佑铭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和发展 实践研究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持人类文化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和发展的目的;坚持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原则;活化利用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手段。贵州是非遗资源大省,正逐步向非遗保护强省迈进。贵州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实践已步入全国前列,逐渐形成了非遗保护和发展的"贵州模式"。该研究可为当下的非遗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更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贵州非遗保护和发展路径。

  • 乐平古戏台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之策略探讨

    作者: 张静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古戏台 传统营造技艺 传承 乐平 保护

    描述: 根据2017年的调查和统计显示,乐平现拥有新旧戏台458座,其中传统古戏台占多数,如此盛况着实令人惊叹。2015年乐平古戏台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填补了乐平国家级"非遗"的空白。古戏台传统营造技艺融合了带有乐平地方特色的文化和艺术成分,具有很好的历史、科学和学术研究价值,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细细品味、着力保护和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德州跑驴”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作者: 张凯,吴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产生与传承 保护与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州跑驴

    描述: 德州跑驴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州民间传统舞蹈,于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秧歌表演相契合,"跑驴"在德州地区传统深厚,也深受人民喜爱。目前德州跑驴对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改进。例如非遗传承面临无后人传承困境,"德州跑驴"高技巧性动作难以传承与延续,对"跑驴"文化的研究不足等。本文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以德州跑驴产生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对"德州跑驴"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有利于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 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一体化传承模式的构建

    作者: 肖文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学校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鲜活和最重要的载体。针对当前非遗教育教学活动与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研究者以忠信花灯为例,探索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构建一体化传承模式,通过美术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 文化传播视角下非遗数字化记录与传播媒介研究

    作者: 陈臣,高庆占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就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世代传承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1]与物质文化相比,非遗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世代相传,并表现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非遗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呈现出发展的疲态。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在冲击着非遗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非遗单一的传承与传播方式。

  • 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提升

    作者: 钟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遗文化缺席文化类电视节目体系的情况下,《一起传承吧》节目积极创新,将非遗文化与电视节目有机结合,在节目设计、内容题材和风格定位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然而,节目在展现力、诠释力、传承力和吸引力等方面依然不足。新时代,优化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必须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言形式和传承形式,更扎实地推进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主持人语

    作者: 杨利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主持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 2018年12月8-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13位外国专家和27位国内学者,分享了各国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一般简称为"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本专栏的四篇论文中有三篇来自此次会议。其中国际著名非遗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前主任爱川纪子女士(Noriko Aikawa-Faure)的论文是她在此次大会上所做的主旨发言。她从发

  •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语义描述研究

    作者: 王若宸,朱学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图像语义描述 图像内容描述 关键词提取 图像标注 图像元数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图像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现有非遗图像资源在呈现和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已有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提出一种专门面向非遗图像语义信息的描述方法。基于Panofsky和Shatford的图像学理论模型构建专门面向非遗数字图像的语义描述框架,针对该框架设计一个完整的图像上下文关键词提取流程,并对该流程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和有效性实证研究。实验成功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出语义关键词信息,表明本文的方法在总体上优于现有的著录体系,能带来更高的精准度和召回率。

  • 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共同体*

    作者: 宋俊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独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学科意识 共同体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适应人类非遗保护需要而兴起的。非遗学的独立,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自觉地案例研究,更要有系统地理论探索,而这一切都有赖非遗学科共同体来实现。非遗学科共同体是指基于明确学科归属和学科意识而建立的契约性共同体,是由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研究具有强烈、持续的责任感和学科指向的传承人、保护者和研究者组成的群体。当前,构建非遗学科共同体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在实践上既要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原则,又要突出学科理念和学科体制上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