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认识误区之思

    作者: 李梦桐,李金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问题 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重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思辨,旨在促进武术非遗保护理论和实践工作的良性发展。研究认为:符合非遗特点的武术即属于武术非遗的范畴,亦当属于武术非遗保护的对象;武术非遗中具有生产性保护价值的内容才应该属于武术非遗保护的重点;武术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之间是辨证统一的矛盾关系。

  • 手工造纸工艺下的非遗保护研究 ——评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

    作者: 黄蓓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手工造纸 非遗保护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

    描述: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这项距今近两千年的技术至今仍在人们生产生活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机制纸的发展和普及,许多传统手工造纸工艺正在被取代或部分取代,有些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抢救这些频临消亡的传统造纸工艺已是迫在眉睫。目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的保护是以保有遗产的事实性、综合性与继承性为中心,依据制造运输交易等措施,把非遗资材转变成非遗文化消费品,以此更为有力弘扬继承这一宝贵的"技术基因",使人们从中获得启示,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思想,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非遗展示的传播与接受方式

    作者: 李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与传播 数字媒介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展示遵循本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在展示空间采用非遗实物展品和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展陈方式,使得非遗在观者与其自然历史背景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非遗信息的传播能够扩大其影响力,加强社会群体的持续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中国非遗在渥太华

    作者: 姚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部 武术 舞龙舞狮 华人华侨 生根发芽 加拿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

    描述: 中华文化悠久璀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其中的精华。中国非遗正随着无数华人华侨的步伐,走向全球。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中国非遗的许多项目,如舞龙舞狮、腰鼓、书法、武术、戏曲等,已经生根发芽,蓬勃壮大。渥太华的舞龙舞狮队,最早是由已经成立86周年的渥太华洪门民治党体育部创立的。

  • 衢州乡村非遗英译“口述性”特征缺失探析

    作者: 付城燕,刘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述性特征缺失 外宣对策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种发展性传播,主要以人为传播媒介,通过口耳相承的方法得以留存。英译作为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向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优秀文化的发扬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当前的衢州乡村非遗英译的"口诉性"特征缺失,导致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践,从词句、语体语篇和文化语境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实现非遗英译"口述性"特性的英译对策,使衢州乡村非遗英译更接地气,对于其外宣传播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 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

    作者: 马知遥,赵静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

    描述: 面塑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俗艺术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面塑艺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面塑艺术传承主体角色分化,经营和传承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提出面塑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胆进行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主体能动性;从多种渠道扩大传播力度,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开发;重点挖掘面塑的民俗价值,增进面塑的社会教化功能等。

  • 区域技艺与“边缘”记忆 ——国家级非遗阜南嗨子戏的历史、特征与价值

    作者: 杨泽宇,程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 阜南嗨子戏 区域文化

    描述: 皖北阜南县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当地的稀有剧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嗨子戏上承于传统,下源于民风,经百余年来艺人的锤炼,不断完善和进步,并以其朴实醇厚的蕴涵、雅俗共赏的风格成为地方戏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前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变迁致使传统戏剧渐受冷遇、步履维艰的态势下,追溯历史流变,考察艺术特征,分析现实价值,无疑对挖掘、整合、传承与弘扬以嗨子戏为代表的小众性曲艺类非遗资源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 地理要素在传统无形文化传承中的空间印迹——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作者: 王萍,刘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无形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探测器 响应 地理环境

    描述: 传统无形文化传承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基于山西15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位置信息和DEM、气象、河流、人口、经济、古道等基础数据,以ArcGIS 10.3地形分析、缓冲区分析、时间成本距离等获取山西自然、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的多维属性,并提取非遗点地理信息,采用非遗密度、区位商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非遗分布对地理环境响应的差异。研究结论:①自然地理环境对非遗分布起基础作用。非遗偏好低中海拔、坡度<5°、平原盆地台地、临河、10℃以上积温≥3000℃、年均降水量≥500 mm地区。②在人文地理环境中,非遗对交通环境的响应最高。非遗集中分布在县级行政中心2 h、市级行政中心4 h公路通行圈。县/区人口越多,非遗越多;五成多非遗位于乡村。在人口超过50万的区县,非遗主要集聚于建成区;在人口小于20万的区县,大部分非遗则分散在乡村。非遗分布与地区经济相关性不明显,非遗高度集聚区位于古代高级政、商中心。③非遗对地理环境的响应具有要素综合性、尺度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作者: 万小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

    描述: 作为文化大国,和"非遗"大国,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较为重视,发展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即政府应当在这其中起到实质性的主导作用。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物质文化遗产数目、种类较多,但影响不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政保护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失衡;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固化,方式单一。基于此种问题,本文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雷友梅,向娅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

    描述: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和谐共居的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各类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进,传统非物质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主动的保护,活态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 数字化之下的非遗保护策略

    作者: 李静雨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策略 保护开发 数字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分析了当前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入数字化标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 民俗博物馆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研究

    作者: 钟雯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斯韦尔5W模式 新思路 民俗博物馆

    描述: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国家重视。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本文旨在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民俗博物馆与非遗传播的关系,并对当代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民俗博物馆发展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