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
-
樟树药俗 2019-11-21
樟树药俗是以中药炮制、药材交易为主体的药文化习俗,主要流传于樟树市一带。其可溯源至东汉葛玄入山采药炼丹,历经1800多年发展演变,形成了包括中药炮制、药材交易、药膳、药业信仰等的独特风俗。
-
高安采茶戏 2019-11-21
“高安丝弦戏”“高安锣鼓戏”,是在早期的高安民间灯歌、灯彩和傩舞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本地的瑞河戏、锣鼓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
-
万载开口傩 2019-11-20
亦称“跳魈”,是万载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平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流传于万载县的马步、白良、潭埠诸乡。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
万载得胜鼓 2019-11-12
万载得胜鼓起源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取材于“安史之乱”重大历史事件。主要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交战、凯旋、庆功等,故取名得胜鼓。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
樟树剪纸 2019-10-10
樟树剪纸,起源于吴城商文化晚期,早期流传于道教丧葬、祭祀、灵媒活动中。樟树剪纸吸收了北方剪纸粗狂豪放的风格和南方剪纸繁茂精致的风格,采用了阴刻、阳刻相交融的手法,灵活运用对折、向心折和夸张、变形的构图,巧妙利用材质衬托变化。樟树剪纸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极富当地乡土色彩,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本省本地区受到各界瞩目,剪纸佳作层出,艺术成就颇丰。樟树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远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樟树市萧江河畔的吴城遗址发掘出的青铜器上的文饰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吴城剪纸的雏形,许多文饰图案与今天这一带民间剪纸的常用花纹十分相似,其手法和风格也如出一辙。唐宋以来,北方人们的大量南迁,带来较为粗犷、豪放的文化,经过千年南北文化相互浸润与渗透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逐渐融合,渐渐便形成了当地粗中见细、粗细有致、清丽、恬静的剪纸艺术风格,且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极富地方乡土色彩,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且不断向外扩散。樟树剪纸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两大系列:一是以反映农民生活为主题的原生态民间
-
袁州南庙武术 2015-12-23
南庙武术根深叶茂,历史悠久。南庙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关系,其强悍之民风由来已久,南庙群众武术活动,起于唐,盛于清,普及于解放后。
-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2014-10-16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秦汉时期樟树已使用煮、烫、碎、煅等方法处理中药材,东汉末年葛玄及其侄葛洪在樟树阁皂山制药行医,开创了樟树中药材炮制;南北朝时樟树药业有了简单分工,宋以来樟树建药师院,明清时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药帮即“樟帮”,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形成了一批科研理论成果。
-
袁州谯楼传说 2010-11-18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好几座古老的名城留有见证岁月痕迹的鼓楼;江西宜春也不例外,一座宋代建起的被称作“袁州谯楼”的古朴建筑一直屹立在市区中心。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天文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袁州谯楼的来历,自古就流传着动人的佳话。
-
丰城岳家狮 2008-06-09
由宋代岳飞创立,岳飞被害后,岳家军游兵散勇分布甚广,特别在江南数省,民间处处都掀起了习练岳家拳的热潮,以弘扬岳飞的民族精神,历时千年,经久不衰。
-
万载夏布织造技艺 2008-06-09
亦称“圆纱夏布”,流传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一种手工织布技艺,其生产可追溯至东晋后期,唐代被列为贡品,明代全县夏布商号上百家,清代发展至1000余家夏布作坊,民国时远销海外,1940获巴拿马国际展览金牌,抗日战争时产量锐减,新中国成立后又逐步恢复。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